100年前,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广州日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黄埔世家后人林际平,讲述一个一家黄埔三代的爱国故事。
祖父林薰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父亲林上元在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当年出生,并成为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生,在民族危难之际冲锋陷阵;而林际平继承祖辈志向,于2016年发起成立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并担任会长,虽年届古稀仍为助力国家统一大业而奔走,一家几代人都与黄埔军校紧密联结在一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考黄埔投身抗日,为了保家卫国”
出生在黄埔世家,林际平深受影响,对祖辈往事侃侃而谈。林际平说,经外曾祖父、辛亥革命元老张难先推荐,祖父林薰南曾在西江陆海军讲武堂任教育长,黄埔军校成立后,成为军校首批教官,后任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林薰南筹划指挥了粤北会战、曲江保卫战等战役。
1941年,父亲林上元执意报考黄埔军校。“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刻,祖父希望我父亲去重庆读大学,但他毅然选择了报考军校。”当年为什么选择从军而放弃考学?“为了保家卫国!”林际平说,当时军校生活非常艰苦,但父亲从没有后悔选择从军。
林际平说,当时父亲以炮兵科第二名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和祖父一起投身粤北战场,抗击日军。时任第七战区参谋长的林薰南正在指挥粤北会战,林上元主动请缨参战。林薰南同意了,便写信给军校教育长,请他放林上元上战场。军校教育长拿着信找到林上元,询问他是否还要上前线。“当时我父亲坚定地说,一定要投身抗日前线,放弃留校。就这样,他奔赴了抗日前线,去了广东。”
“黄埔精神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林上元在多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2009年,林上元成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2015年,作为抗战老战士代表,他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阅兵观礼。
时至今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仍由这位百岁黄埔老人担任。“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同时我也度过了100周岁的生辰。”今年,期颐之年的林上元在《黄埔》杂志上发表了感言,“回想起我百年的经历,无限感慨和唏嘘!早在我18岁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满怀为国尽忠的理想,毅然决然地报考了黄埔军校,誓死投身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洪流中。当时大批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场,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抱负和理想,我们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
林上元表示,“黄埔精神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由我们不懈奋斗去实现。”
正是在黄埔精神的影响下,2016年,林际平发起成立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并担任会长,8年来组织了多场进大学、进中学的宣讲活动,还带领数批香港青少年交流团赴内地参访黄埔军校历史遗迹。林际平说:“作为黄埔军人的后代,我对促进和推动国家统一大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黄埔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继续将它发扬光大。”
今年清明节前夕,林际平率联谊会成员及香港青少年代表30余人来到广州,纪念黄埔先烈,并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今年5月,联谊会在香港大学举办了“百年黄埔 薪火相传”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图片联展。在林际平看来,传承薪火精神,激发海内外青年的家国情怀,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