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是要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理念方法,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价值旨归
“千万工程”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是“千万工程”的价值旨归。这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高度聚焦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众意愿;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觉投入,健全自下而上的参与机制,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动、党员联户,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农民多方力量的最优组合和最佳配置。譬如,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入手,由点及面,不断深化拓展,推动乡村实现由“脏乱差”到“强富美”的山乡巨变。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而干得好不好,老百姓的口碑说了算。2023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连续23年和39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6,连续11年呈缩小态势。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从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到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从引领文明善治新风尚到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处处彰显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坚持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的战略思维
“千万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其涉及城市与乡村、硬件与软件、技术与设施、观念与机制等诸多方面,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一方面,在整体设计、统筹推进上发力。城市与乡村不是非此即彼的,更不是分离割裂的。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谋划“三农”工作,遵循城乡发展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坚持协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一体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让城乡在互补互促中形成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在突出重点、突破堵点上下功夫。一是突出产业振兴,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方位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全要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突出生活富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多模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多形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深化区县协作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缩减城乡基本公共产品的配置落差,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
“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注重“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同时,既着眼当前和未来,又考虑整体和局部,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任务,使千万乡村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此外,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坚持“软硬结合”,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乡村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促使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美山水、美环境与美人文、美气质的内在统一。
坚持党建引领、久久为功的工作机制
推进“千万工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其中,推动“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一个“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定期表彰一批“千万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浙江始终遵循这个工作机制,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千万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规划、逐步扩容、投资建设、制度创新等一整套推进机制,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具体。
“千万工程”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跃迁,不断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新时代新征程,各地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一以贯之地落实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编审和东北财经大学学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与路径优化研究”(20BJY14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