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让扶人者少些“扶后之忧”

陈文杰

本文字数:544

  近日,一名老人酒后骑车摔倒,南京小伙杨帆路过主动上前搀扶,不料反遭老人及家属误解。最终,警方经调查确认杨帆无责,并为其颁发见义勇为奖。老人及家属也向杨帆表示感谢并致歉。(5月21日《工人日报》)

  事情虽已结束,但讨论声未落,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话题再起。其实,“扶与不扶”是一个全凭本心的选择。现实中,不少老人摔倒之后,由于紧张、疼痛、记忆力减退等原因,确实容易出现记忆错乱等情况,对扶人者产生“敌意”。若扶人者难以自证清白,往往容易被误解,甚至被反咬一口,“不是你撞的为啥扶”。这也是“扶人者反被讹”中常见怪象——被扶者显得“理直气壮”,扶人者却有理说不清。或许正是害怕自己陷入如此窘境,“老人倒地要不要扶”才成了一个颇为荒诞的选择题。

  既是选择题,怎么选怎么做,得有技巧。见义勇为固然离不开“勇”字当头,但更应多些“巧为”。正如此番事件,扶人者便是在搀扶前打开了行车记录仪保留证据,误会得以迅速解除。或许有人质疑,如果不是有监控证据作证,扶人者岂不是又被冤枉了?若助人者都无法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他们又如何安心助人呢?

  说到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有时莫过于让其无须自证清白。而这往往需要在法律与公序良俗上共同努力。当扶人者少些“扶后之忧”,“扶不扶”或将不再是一道难选的选择题。   

  (陈文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让扶人者少些“扶后之忧” 陈文杰2024-05-22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