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教育周刊

多元课程鼓励学生释放个性张力 广州协和学校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协和英才”

协和英才 共赴未来

林欣潼

本文字数:6105

广州协和学校正门

协和学子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校园内。

学生正在电子制作课堂上实践操作。

师生在校内进行“和合”课程,关注身边自然生态。

协和的生态校园内绿色植物资源丰富。

学生正在进行腰旗橄榄球运动。

协和学子展示古典舞成果。

  走进屹立于荔湾西村的广州协和学校(以下简称“协和”),浸润在百年名校的厚重文化氛围中,便能感知到这是一所底蕴深厚却十分低调的学校。协和所坚守的教育本真,是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让他们在校园中找到志趣,全面而有个性地和谐成长。

  与此同时,协和也拥抱时代浪潮,主动创新人才培养,于去年打造“和乐、和正、和雅、和致、和合、和心”的“六和”十二年制特色课程。今年,学校将基于原有班级基础,开设和致班、和雅班等特色班,再次迈开培育“协和英才”的新步伐。

  “人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现实主义的,但终归是理想主义的。协和也将坚守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不唯功利结果,只为立德树人。”协和校长何冠南说道。近日,我们走进广州协和学校,从有广度的课程建设、有厚度的教育坚守、有温度的师生故事,一览协和如何“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如何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如何为涵养和谐的育人样态创造广阔的空间。

  文/林欣潼  图/学校供图

  和而不同 尊重差异培育未来人才

  “和而不同,不同而和”是协和的文化核心。在倡导“和”的前提下,学校希望培养出的学子拥有个性张力和个人特质,“在协和,我们不是要求学生相同,而是‘和而不同’。有个性才会有创新,才会为发展提供动力,才会涌现不同领域的尖端人才。”广州协和学校党委书记刘红梅说道。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理素质、学习能力、爱好志趣、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协和的老师们眼中,学生是有差异的,但他们没有差距。”教务处副主任龚壁君解释道,学生个性各异,协和所倡导的“分层教学”前提是因材施教,是出于学生发展不同个性的需要。学校支持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探索,而非有差别地去对待学生。“我们尊重并顺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最大化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多元地自我发展。”

  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在刘红梅看来,未来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协和英才”是品行优良、身心健康、底蕴深厚、思维深刻、视野宽广、抱负远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伴随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进化迭代,未来已来,学子不应仅是见证者,更应成为思想者、实践者、创造者。课程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去年,协和传承学校百年来的“和”文化精髓,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建立了以“和乐、和正、和雅、和致、和合、和心”为基础模块的十二年一体化“六和”课程。

  “六和”课程以未来社会所需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涵盖品行、科技、思维、人文、运动、自然等方面的素养培育,重融合、重衔接、重个性发展、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学子提供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其中,“和乐”课程聚焦学生的健康身心,“和正”课程锻造学生的品格意志,“和雅”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审美,“和致”课程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课程融合生态自然教育,“和心”课程则培育协和学子精神情怀。

  “课表上的每节课都有可能属于‘六和’课程的实施,甚至包括班会课、发展性课程、社团活动以及各类学习活动。同学们有机会在其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结合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通过坚持学习,把兴趣变成特长、特长变成个性。坚持和创新是两种重要的品质,我们希望协和学子在选择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刘红梅说。

  多元融合 学生探索自我放眼世界

  高二三班的刘翡然同学犹记得,去年“六和”课程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广泛欢迎。面对一百多门可供选修的发展性课程,同学们纠结着要选一门最心水的,靠手速去“抢课”。机器人、竞赛、海陆空模型、咏春拳、腰旗橄榄球、STEM、创客、OM(头脑奥林匹克)等都是其中的“大热门”。

  刘翡然奔着自己崇拜的老师,选择了“24节气”这门课程。每周三下午,她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节气背后的民俗、饮食、气候等知识。他们还要自主结队,围绕节气文化,挖掘感兴趣的维度,确立研究报告主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这群中学生通过自主搜索知网文献、检索图书馆书籍、向身边亲朋好友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完成研究报告,体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甚至还有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外出采访更专业的专家学者,每个学期大约可完成两份研究报告。

  刘翡然与一名同学着手调查夏至的吃面习俗。她们从气候、农作物成熟等客观因素,研究“夏至面”的由来,又逐步延伸至调研不同地区为何形成不同种类、口味的“夏至面”。“夏至恰逢小麦收获的季节,吃面条寓意庆祝丰收、收获果实。夏日炎热,又宜吃凉面解暑……”刘翡然娓娓道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她们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特色习俗、气候对饮食的影响,拓宽视野,领略世界的广阔。“我们既能从中习得更多知识,还锻炼了理性分析能力,大大提升学科素养。”

  在这样的发展性课程中,学生不再囿于校园,而是涉猎多元知识,联结外界与社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极深研几,去观察和思考真实的世界。同时,“六和”课程给予学生了解、探索自我的可能性,更好挖掘自身优势,最大化地发挥潜能。

  “难度很高,很有挑战!”刚参加完化学竞赛省赛的吴伦亦同学直呼“过瘾”,他就读于高二二班,在“六和”课程中第一次接触竞赛。高二上学期,他选了化学竞赛的发展性课程,又因生物特长被选入生物竞赛队,每周都需要突破化学和生物学科更高阶的知识。从零基础起接触竞赛,刚开始他也感到不适应。老师则十分负责地带着学生们在化学和生物的世界中徜徉穿梭,剖析每个方程式和实验的难点。

  在同学们眼中,吴伦亦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他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形容自己走的是“中庸之道”,各科既不拔尖也不偏科,学习策略在于查漏补缺,“我在中考以698分进入协和,原本只算是中等生”。谈及自己的飞速进步,他认为是因在协和,老师们并非逼着学生学习,而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有松弛感的环境中找到学习乐趣和内驱力。

  “特别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叶超,无论任何知识点,他都会从基础讲起,层层剖析到最简单的理论。”在老师专业的点拨下,吴伦亦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他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巩固生物知识。对他而言,学习生物竞赛就是一次挑战自己、进一步突破能力极限的机会。

  教育要主动回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诉求。协和的100多门发展性课程,几乎媲美大学选修课体系。龚壁君介绍,“六和”课程种类多、体量大,正是希望通过课程上的“分层”,为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广阔空间,进而培育卓越的“协和英才”。

  “六和”理念下,学生不以应试为目的,而是通过跨学科主题任务,收获迁移知识、科学探索、思考实践的意识和实用素养。同时,校园的活动与课程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动的。刘翡然说,同学们可在每年的科技节、社团展示等大型活动中,呈现自己在“六和”课程中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切磋,收获认可与成就感。

  坚守本真 师生以心换心携手共进

  尽管已时隔近一年,但回想起2023届高三一、二、三班的毕业生,级长陈淑和周丽萍、朱禹兰、吴琼三位班主任依然侃侃而谈,细数班级每位同学的成长故事,甚至还能互相补充不同师生间、学生间、班级间发生的趣事,三个班级和谐得如同一个整体。

  原来,除了语数英及物理、历史等科目外,一、二、三班的同学们会走班一起上政治、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课程,还常常一起参与校园大小活动。三个班曾在足球赛中组成一支球队上场,因此各班学生彼此熟悉。不仅课任老师们关心着班上的每位同学,三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互相之间也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凝聚力和深厚的友谊,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携手共进、融洽友爱、互相照应。

  “三个班是一条心。”在老师们看来,这种班际的和谐融洽,正体现了“协和”的内涵——“协力和衷”。从“六和”育人目标的角度来看,也会发现这群孩子基本具备了这些品质——“品行优良、身心健康、底蕴深厚、思维深刻、视野宽广、抱负远大、可持续发展”。

  朱禹兰老师回忆,2023届高三二班毕业的冯嘉雯同学,曾在分班时流动出了二班,又在高三时重新回到二班,但她的学习状态一直不太理想,一模、二模成绩接连遇挫,频频陷入低落情绪。为了帮助嘉雯调整状态,当时班上同学常常与她开导沟通,几位课任老师轮流与她谈心。

  “高中三年,冯嘉雯一直是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人,文艺特长突出,唱歌、跳舞、主持全面发展,有充足的调适紧张心理的经验,我们以此为突破口,鼓励她不要在意一时的受挫,坚定目标往前走。”朱禹兰老师叮嘱嘉雯,“考试的意义不是为了表面的分数,而是让自己明白何处有知识漏洞,目的是查漏补缺。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其精神内耗,不如心静下来,一题一题攻克难关。一旦遇到不会的题目,就找到老师,一点点分析是哪个步骤没弄懂,哪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每天把专注力用到具体的每一道题目上去,用行动来缓解焦虑。”

  最终,在老师和同伴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下,嘉雯在高考中超特控线取得564分的成绩。出成绩当天,朱老师欣慰地收到了嘉雯发来的消息:“取得这个成绩我很开心,感谢你们的陪伴,也感谢我自己的坚持。”

  周丽萍老师说,在成绩不理想时,嘉雯依然能够迎难而上,用坚韧意志去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心志,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飞跃式的进步。就如嘉雯一样,三个班的同学们坚持而自律,从善如流,总会认真考虑师长同伴给出的建议,认真分析是否采纳。

  老师们更留意到,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从不缺席学校和班级的文体活动。校园艺术节、课本剧大赛、研学主题学农等活动中,总有他们的身影——高考中取得659分、坚定选择报考国防科大的柯梓凯,是篮球赛中的主力担当;同样报考了国防科大的史庆祥,曾担任校运会火炬手;高考取得649分的文章同学,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三年来都是国旗班的一员,还是校园金牌主持;擅长现代舞、啦啦操的陈桦,考入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曾静雯是文学社社长,如今就读于北师港浸大……

  让几位老师颇感自豪与幸福的是,在同学们心里,她们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吴琼老师任教历史,去年毕业的同学们在大学听了相关专业的讲座,还会在社交软件主动分享给她,“哪一块知识我们当时没有提及,或者和高中所学观点不同,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我也跟着他们继续学习成长。”

  融洽的师生关系,源于他们在日常点滴交流中的以心换心。在校时,老师就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为此,年级里还特意设计了“勤学好问卡”,凡是积极提问的学生,都留有过程性记录,每个学期给予一定奖励。“我们主张学生向同伴提问、向老师提问,只有学会问问题,才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甚至会向其他班的老师提问,请教不同学科的难题。”师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建立起信任感,因此即便已经毕业,学生依然愿意主动与老师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感悟。

  开放包容 鼓励学生释放个性张力

  有温度的因材施教,在于让不同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就读近两年来,高二一班的刘昕彤同学深切地感受到,协和的学风自由而开放,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身边同学并非只埋头于学习,班级里卧虎藏龙,就像他们班稳居前列的“学霸”,还是钟爱音乐的校园歌手。

  开放包容的还有课堂上的交流氛围。昕彤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并非单向接收老师的观点,将其当作权威的标准答案,而是尝试消化理解,跳出思维局限,进行批判性思考,寻找更优解。因此,课堂上可能常常会出现同学和老师“杠上了”的场面,往往会碰撞出别样的思维火花。

  中考录取时,刘翡然以718分进入协和,尽管这并非她的第一志愿,但在协和的时光让她直呼“在这里读书太赚了”,因为协和有着兼容并包的氛围,有丰富活动支持学生发展爱好。教师融合不同学科和活动,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边界。特别的是,翡然还在这里拥有了“试错”的空间。

  “选物理还是历史?”这是横亘在每位高中生面前的重要选择。刚开始,在家长的建议下,刘翡然选择了物理类。但由于自身理科优势不突出,她在学习时逐渐感到吃力,身边同学的高水平也让她有了心理落差。选科的转折出现于历史老师对她说的一句话——“历史是一门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学科”。听到这句话,她对历史学科的好奇心涌了出来,也下定决心转选历史类,从二班转入了三班。

  她的决定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老师们并不主张唯分数论,而更希望我得到健全人格的成长,就像全面发展的‘六和’课程一样,我们不需要拘于某一个框架中,而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土壤去成长。”刘翡然说道。

  如今,刘翡然已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在她看来,历史与其他理科很相似,都要求学生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尝试多维度思考;同时,历史又具备更多“感性”因素,“需要我们有人文关怀能力。就如在学习文化遗产时,我们既要分析背后相关的朝代更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迁,同时又要以史为鉴,对文物采取更多保护措施,为后代留下价值财富。”

  龚壁君从教已有18年。刚来到学校时,她就被“协和”这一名字所打动,“‘协和’反过来读则为‘和谐’。我在协和看到的,正是尊重与理解、包容与发展,学校支持师生更好地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区位,每位师生都是被尊重的、被看见的、和谐成长的。”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他们“站在今天想未来,立足未来做好当下的事”。龚壁君指出,教育不是功利性地简单以指标为导向,协和所追寻的不只是成绩的提升,而是更关注学生在课程和活动中,是否萌发了志趣的种子,是否获得有益于未来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将有怎样的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态,激发他们的多元潜能,给予更多展示舞台,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每位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光发热,才是我们所推崇的。”

  陪伴数届学生走过高考这道重要的关口,龚壁君欣慰地看到,从协和毕业的学生,成为不同岗位上的中流砥柱。她作为班主任所带过的2014届毕业生,不少已完成硕博学业,找到心之所向的志趣,投身各行各业发展。身为教师,最让她感到开心的时刻是孩子们回来探望老师。“这说明孩子们有自信。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教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们。”

  链接:今年协和设和致班、和雅班等特色班

  2024年,广州协和学校的自主招生计划数为45人,开设“和致科技创新班”特色班,重点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思维,通过STEM、创客、OM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培养追求卓越的品质。

  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为:具有广州市户籍(含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或符合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具体日程安排及要求请留意学校官方公众号或网站发布的自主招生简章。

  学校将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进行考生报名、学校确认考核名单、考生志愿填报、综合能力考核、公布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录取等工作。

  此外,协和学校开设和致班、和雅班两种特色班。其中和致班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和雅班则侧重于形象思维、文史素养和艺术审美的培养。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学校构建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修课程、特色课程及研学课程组成的特色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需求。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教育周刊 A16协和英才 共赴未来 林欣潼2024-05-10 2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