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清明快到了,熟悉的“通告”又来了。3月26日,某地发布了“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其中规定,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
这则“禁令”一出,旋即引发了不少关注。事实上,大家都很能理解类似禁令出台的初衷。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文明祭扫都被强调过多次。就祭扫烧纸而言,焚烧确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也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但若以“一刀切”的方式将其封杀、拉黑,未免缺乏执行动力、让公众观感不佳。
毕竟,清明烧纸钱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一种祭奠仪式。每逢清明节这天,很多人都会不远万里回乡祭祖,以不同的形式缅怀先人、告慰亡灵。这种生者与逝者的隔空对话,既是遥寄一份哀思,也是抚慰生者的心灵,并非是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将这份被世世代代中国人视为精神寄托的仪式视为“封建迷信”加以鞭挞,甚至一纸禁令拉入“黑名单”,手法失之简单,有粗暴轻率之嫌。
现如今,在民俗文化领域,某些地方、部门动辄搞“一棒子打死一票人”的手段,禁令下得很快、发文发得很急,至于社会影响如何、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如何,概不在考虑范围内。漠视实际情况的纷繁复杂,试图以单一的手段进行管理,如此因噎废食,背后也是一种懒政思维在作怪,必须警惕。
说到底,如何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考题。特别是像清明祭祀这样寄托了公众情感的仪式活动,移风易俗也要讲究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少点激进和强力,多点耐心和智慧方为正解。 (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