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档案
“最近又有一批好产品要调整了”“先拥有,再见证,不要以为3%一直等你”……今年一季度,随着利率下行,储蓄型保险尤其是增额寿险再次受到投资者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关于储蓄险“炒停售”的现象又有抬头的趋势,变相“催促”投资者购买产品。日前,监管部门也发布了合理选购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风险提示,揭秘相关产品的投资误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冬芹
近期数十款保险产品下架或调整
2023年以来,银行利率多次调整下行,以增额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无论是去年上半年的预定利率3.5%的产品,还是下半年调整后的预定利率3.0%的产品,增额寿险都是近期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最近朋友圈的保险销售又在说几款收益不错的终身寿险要下架,让我赶紧做决定。”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近期收到了一笔10万元的项目奖励,考虑进行中短期投资。
记者从多个保险经纪公司渠道了解到,今年年初开始,就有不少储蓄型产品下架调整,其中不乏一些“网红”产品已经下架,如一生中意终身寿险、增多多5号增额终身寿险等,都已经于2月29日下架,还有部分产品将于3月中下旬停售。有资深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本次产品线下架与去年年中预定利率下调的产品停售不同,本次主要是保险经代渠道“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报备的附加费用率要与实际费用率一致)的监管要求。
据悉,在去年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取得明显成效后,经代渠道也将迎来报行合一。有业内消息称,3月底,或将在经代渠道全面实行报行合一。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家险企,近50款产品进行停止录单或者费率调整。
中短期退保或有较大经济损失
“先拥有,再见证,不要以为3%一直等你……”38岁的陈小姐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保险代理人提供的增额寿险的宣传资料。资料显示,选择10万元保费趸交方案,该款增额终身寿险在第7个保单年度的现金价值为109099元,实现所谓的“回本”,且有小小收益。陈小姐70岁时,该款增额寿险的现金价值为201619元,实现“翻倍”。此时利益测算显示,单利为3.2%。
不过,记者发现,这看似“诱人”的单利3%以上,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的。在第1-6个保单年度,该份保险的现金价值均低于已缴保费10万元。这也意味着,前6年,一旦陈小姐有急事需要用钱,想通过退保的形式拿回现金价值,将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第5个保单年度陈小姐办理退保,则只能拿回现金价值59007元,伴有较大经济损失。
“增额终身寿险适合长期保障,不适合中短期投资。”业内人士表示,增额终身寿险除了收益稳定、终身增值等特点,还是一份保险产品,带有身故或全残保险保障,不能简单将增额终身寿险与银行利率、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进行对比。
投保提醒
增额寿险购买要避开哪些误区?
针对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的市场现状,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也发布了《关于合理选购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风险提示》,提醒避开三大购买误区。
误区一:混同保额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
监管部门表示,“固定3.5%复利持续增值”是增额终身寿险常见宣传用语,需注意“复利3.5%”中的“3.5%”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的增长率,勿将保额增长率直接理解为投资保证收益率。“基本保险金额增长率主要用于身故时的保障金额计算,投保前需做好长期保障规划。”
误区二:模糊加保或减保政策
“可锁定预定利率,且可灵活取现”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特点之一,即投保后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产品保额,消费者需注意“减保”即是对保单进行部分退保处理,减保的同时可能伴有经济损失。此外,增额终身寿险加减保额一般都有限制条件,消费者需认真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加减保额的相关规定。
误区三:与理财产品或银行存款简单对比
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不能与银行理财产品或存款进行简单对比,而忽略其保险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