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我常听老家人说一句话:“一个人做事只能九止,不可十足。”成年后,看书又见到“盈满则亏”“祸福相倚”“势不可使尽”之类的字眼,看来干事留一线余地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对这种生活哲学,我并不全部赞成。
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确要“九止”。比如,很多人希望自己活得轻松些,晴天看看景,雨天打打牌,孤独了找朋友聚一聚,高兴了就唱唱歌。但若日日只想如此消遣,不干正事,人生怕是一事无成,甚至连必要的衣食之资也赚不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安逸、消遣,必须“九止”,满足欲望亦如是,都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应该且可以得到的,好好珍惜;不该或不能得到的,就远距离看看好了。
世间有些事却必须做到“十足”。
比如工作或者做事,我们提倡要认真与尽力,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确有潜力与才华,就更要舍得付出十足努力。你看大诗人李白,写了那么多诗,肯定跟他的才情相关,可也与其勤奋分不开。所以,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得付出“十足”的时间和精力,心血与收获匹配,成就会更加扎实。
一个人活在世上,固然得求生存,但生存显然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人世的最终目的。行走几十年,假若我们最终留给别人的记忆只是吃与穿,人生价值显然有限。在基本的生存得到保证之后,通过付出,赋予生命一个意义,有益于他人和社会,这才是人生的正道,此种意义也应该“十足”,也要全力奔赴。
世界足够大,容得下所有努力奔跑的人,但对于奔跑过程中的个人收获,我们还得有“十足”的谦让之心。保持谦让之心,将个人得失看得淡些,将集体利益看得重些,你的生命才会显出大格局,人生也会更显广阔。
有人也许会问:你时而主张“九止”,时而提倡“十足”,具体怎么操作呢?我觉得一件事该“九止”,还是该“十足”,取决于它的基本性质。如果这件事更多的只是利己,还是留点余地为好;假若这件事主要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那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游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