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穗连线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2022年增长10.1%,创历史最高纪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加快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及不均衡问题,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图/新华社发
2023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水利建设总体情况如何?资金投向了哪里?国家水网建设有哪些实际进展?5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就当前水利领域热点话题,回应关切。
李国英表示,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2022年增长10.1%,创历史最高纪录。据介绍,11996亿元投资是通过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完成的。
广东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在全省近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河交错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与此同时,广东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广东聚焦水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水资源工程效益和供水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水动力。
2024年1月30日上午,随着佛山市顺德区鲤鱼洲岛上的西江取水闸口缓缓升起,汩汩西江水从地下输水管渠奔涌而来,注入高新沙、罗田、公明等沿线水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前实现全线通水目标。
总投资354亿元,历时4年8个月建设,这项“西水东调”的超级工程在为粤港澳大湾区“解渴”的同时,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的持续发展。
2023年,广东以项目攻坚拉动有效投资,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06亿元,较2022年增长18%,投资额是2019年的3倍。
广州14条治水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
李国英说,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反映在“纲、目、结”三个方面:
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织密国家水网之“目”。根据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以自然河系为基础,以引、输、排水工程为通道,形成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水流网络;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在自然河系和重点引调水工程的衔接处,兴建具有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以此来提升国家水网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
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是“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广州北部,一项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中。
在广州北部的花都区、白云区以及白云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随着新农业、新经济、新产业密集布局,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历经5年工期,即将在2024年全线竣工,为这些新兴区域解决“水饥渴”问题。这个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总投资超过23亿元,包括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的取水泵站、跨越清远广州两市的26公里输水管线、位于花都区狮岭镇集贤村的花都水厂及配套散水管网等设施,远期(2030年)最大取水规模100万立方米/天,总供水规模100万立方米/天。
北江引水工程是广州水务系统以重水利工程建设稳投资、促增长的又一案例。2023年,广州水务系统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积极履行职责,真抓实干、争先创优,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坚持挂图作战,重点工作攻坚更有力。市、区各相关单位强化联动、协同发力,全力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改造、水厂整合等重点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番禺治水攻坚、二沙涌水环境治理进度明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坚守治水为民初心,市民群众的治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千里碧道,打造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南岗河通过国家幸福河湖建设复核,入选“民生实事广东样本”。持续推进农污治理走在全省前列,落实城乡供水改造,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78个历史严重内涝点已完成治理53个,助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其三,守正创新走前列,广州治水现代化的成色更足。14条治水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数量全国第一,并多次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河湖长制、水土保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工作连续5年省考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