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一周,没有外出旅游,我拿起剪刀,剪辑整理多年积攒下来的报刊中的各种美文。我的认真劲就像裁缝师傅裁剪布料,不能把文章剪得支离破碎,也不能把边角剪得歪歪斜斜,以免影响阅读时的审美需求,感觉自己就像在剪窗花。然后,我把剪出来的美文逐一贴在厚厚的册子上,变出好几本“文集”。休息的间隙,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品茗,一边认真浏览这些剪贴好的文章。
我把这称之为“剪”读,博览群书,是把书读厚,“剪”读精华,是把书读薄。时光在阅读中很快消逝,留下诸多美好记忆和思考乐趣。
不要小看这样一件小事,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我喜欢阅读,坚持订阅不少报刊,喜欢收集、打印喜欢的文章,然后定期整理归档。留下的都是自己写的或是喜欢的“精华”,还能节省报刊堆积占用的空间。
现在新媒体流行,我也同样会把在网上看到的好文章收藏,标注感触深的地方,定期整理回味。不过,我更喜欢的依然是剪贴纸质报刊,因为这个剪贴过程,也是我对美的一种筛选和感受,印象也更深刻。
联想一下,古往今来,剪刀既可剪布料、剪纸,亦可剪柳、剪花,甚至“剪”情绪,“剪”出许多诗情画意,绮丽纤秾。
贺知章在《咏柳》中吟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个“剪刀”比喻巧妙。
还有不少诗人借“剪”字萌发无穷诗意,如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写道:“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对画作之赞,逸兴遄飞。元代杨维桢在《庐山瀑布谣》中也有“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怀。看来,古时“并州剪”很受欢迎。
不止物可剪,情绪亦可“剪”。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堪称经典,用一个“剪”字,把摸不着的抽象情绪表现出画面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通过剪报和阅读的体验,“剪”出了这么多联想,“捡拾”到这么多诗意,不失为一种意外收获。
我们都需要一些兴趣爱好来丰盈生活,就算是“小”事情,也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甚至能以此让诗意阐发,这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杨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