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继续关注艺术领域,建议设立中国粤剧艺术节,提升粤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更好地以粤剧为纽带,联系全球喜爱粤剧、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粤剧在新媒体时代跨界融合、频频出圈
曾小敏表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团结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文化纽带。
据了解,粤剧是最具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是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在全国戏剧界拥有较大影响力。近年来,粤剧在“双创”的指导下守正创新,成绩斐然,《三水女儿·红头巾》《梦·红船》《张九龄》等多部粤剧作品荣获国家级、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等重要赛事奖项,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相继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票房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票房之最,破圈成功,粤剧推广小视频线上点击率超6000万,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在近30个城市巡回演出,粤剧更多次受邀参加央视春晚、百花迎春、戏曲春晚等国家级重要晚会,在新媒体时代跨界融合、频频出圈。
以粤剧为纽带,联系全球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
“相比于粤剧在全国戏剧界的影响力,粤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相对较弱。”曾小敏指出,现在由地方政府牵头举办的粤剧品牌项目有“粤剧新年盛会”“粤戏粤精彩”“粤港澳粤剧群星会”“广东羊城粤剧节”等,在粤剧传承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缺乏在全国较有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品牌。相比之下,其他重要剧种均有被纳入国家重大艺术活动,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豫剧艺术节。“这些由文化和旅游部(文旅部艺术司)主办的冠以‘中国’开头的艺术节,艺术节的配套推广展示,对提升剧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作用是巨大的。”
曾小敏提议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粤剧艺术节”,以更好地以粤剧为纽带,联系全球喜爱粤剧、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首届‘中国粤剧艺术节’建议在首都北京举办,通过粤港澳三地联动,开展三地优秀剧目展演、优秀粤剧电影展、新时代粤剧传承发展研讨会、名师讲坛、粤剧进校园、全球粤剧人才集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并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把中国粤剧艺术节打造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参演粤剧团体最多、活动板块丰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国家重大艺术活动。”
此外,今年曾小敏还关注艺术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作用,提议推广“艺术疗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她指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探索和挖掘艺术作品情绪调节的心理抚慰功能,将艺术和心理学跨学科融合,把艺术创作和深度鉴赏作为一种疗愈的手段和方法,既是艺术功能的释放,也是艺术价值的有效实践。
曾小敏建议,各省市可以成立青少年“艺术疗愈”研究基地,通过组织文艺名家在中小学挂点帮扶,推动“艺术疗愈”项目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