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大年三十,除夕,大铲岛下起了小雨,天气阴冷潮湿。
上午8点45分,今年26岁的大铲海关监管一科关员管仁杰和同事邹伟明早早来到码头边,准备乘坐监管艇前往伶仃洋上的大铲海关锚地,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开展登临检查。
这是管仁杰在大铲岛度过的第1个春节。作为岛上最年轻的监管一线关员,三个月前他从广州白云机场海关调入大铲海关,开启了他在海岛守国门的生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 通讯员关悦
下午3点
用自给自足的蔬菜做饺子
“我是江苏丹阳人,从小生活在宽广的平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工作生活。”管仁杰说。
监管艇一路乘风破浪,很快来到待检船舶旁边。冬天伶仃洋海面水位相对较低,眼前这条来往港澳小型船舶与监管艇之间高度差超过了2米,直接攀爬风险太大,需要借助舷梯辅助。海浪不停暗涌,管仁杰看准时机,迅速地攀上舷梯,接着连蹬数步,手脚并用爬上船舷。
“三个月前小管刚来的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娴熟自信,爬舷梯的时候几乎是一步一步‘挪’上去的。后来他每天下班,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体能训练场默默练习登临技能。现在登起船来可以说‘如履平地’了。”邹伟明给管仁杰竖了个“大拇指”。
上船后,管仁杰和邹伟明分工协作,查验单证、巡查船体、清点货柜、检查船体舱室。检查无异常后正常放行,这艘船上满载的各类鲜活年货不久后便能成为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和面、拌馅、擀饺子皮……下午3点,大铲海关技术运维保障科副科长钟洁君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作为大铲海关的后勤管家,她的任务是为在岛上春节值守的40多名干部职工张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岛上北方关员占比近半,多年来年夜饭吃饺子也成了大铲海关的习俗之一,用来和馅的白菜和芹菜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呢!”钟洁君说。
晚上7点
吃上饭堂的年夜饭
除了饺子,关里还为大家准备了另外一道“硬菜”——白切鸡。广东人讲究“无鸡不成宴”,年夜饭用的鸡也是关员们自己在岛上养殖的。
晚上7点,大铲岛上的年味十足。在大铲海关食堂,关员们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在关员食堂热闹非凡的时刻,大铲海关监控指挥中心里,监管一科副科长周霆一边吃着食堂送来的年夜饭,一边盯着墙上的大屏幕电子海图。海图上一个个闪动的黄色方块是伶仃洋上过往船只的实时通航情况。
“目前,大铲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境小型船舶约5万艘次,最高峰时曾一天监管300艘左右的船舶。春节期间,来往港澳小型船舶数量有所减少,但每天依旧有几十艘申报进出境的监管船舶,我们必须保障小船通关畅通无阻。”周霆说。
为保障船舶顺畅通行和严防水上走私犯罪,大铲海关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守卫着这片繁忙水域的安全,哪怕是除夕夜也不例外。
晚上8点30分
接到出勤任务
晚上8点30分,管仁杰和邹伟明再一次接到了出勤任务。珠江口的大多数船舶都遵循着“夕发朝至”的规律,中途监管外勤船工作更多集中在晚上和凌晨。
海关监管艇开足马力高速前进,寒冷的海风刮过关员们的脸庞,凌厉的海浪将监管艇抛起又甩下。管仁杰和邹伟明登上待检船舶,两人分工协作,查验单证、巡查船体、清点货柜,对油舱、机舱等位置进行核查。在船上走了一圈后,管仁杰决定对船舶两侧空气舱进行重点排查。
看着管仁杰的身影经过几个隔板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在一处遮挡后消失,邹伟明在外大声喊话:“还能走得动吗?里面情况怎么样?”
“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马上返回。”管仁杰的回应在狭小的空间内激荡,回声传来,好像有几个人在同时说话。很快,邹伟明就看到他的身影从舱室黑暗的深处出现。
当管仁杰从空气舱钻出来时,身上已经沾满红褐色的铁锈和油污,脸上也变得灰蒙蒙的,两鬓还有几道汗渍混合在一起的明显黑印,只有一双眼睛极其明亮。“空气舱内部整体是通的,没有发现改装痕迹。再去其他位置看看吧。”管仁杰说。
晚上10点,完成查船任务回到岛上的管仁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和家人们线上团聚,带他们看看除夕夜的海岛,听听海风的声音,彼此分享着丰盛美味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