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我国民营企业迎来新旧更替高峰期,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民企接班人的培养方式日趋多元化,有家族代际传承内部培养、市场化培养、政府助力培养等多种模式。近年来,一大批二代接班人通过网络公共平台,自发地汇聚,采取“抱团成长”模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2月1日《半月谈》)
随着众多00后从校园走入职场,不少民营企业接班人也正在从父辈手中接过公司、工厂的经营棒。“大小姐扶起自家烂厂”“厂二代佛系接管家业”“看90后如何整顿工厂”……这些制造业民企接班人以“厂二代”自称,在社交媒体分享、记录“在自家厂打工的日常”,“二代接班”话题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影视作品中,“继承者们”往往端坐在会议桌的正前方,听听下属汇报、签订几份文件,就能将企业运营轻松“拿捏”。不过,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爽剧”,对于“只有一个厂”的厂二代来说,庞大的经营成本、不熟悉的业务内容……继承家业听起来“光鲜”,背后却是一路荆棘。
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往往是接班的第一课。优渥的成长环境,良好的教育背景,海外留学经历……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与传统制造业的工厂车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在厂二代与工厂经营之间形成明显的沟壑。跨过这条沟,就意味着要撕掉标签,向下沉淀。以某厂二代社群为例,群中的新一代接班人,平均年龄只有26岁。在较为青涩的年纪重塑自我,显然并非易事。
在经营观念上与父辈较量,亦是厂二代们绕不开的痛点。创业一代,有人是改革开放后由国有或集体企业转制,有人是农民“洗脚上田”,也有不少干部“下海”。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发展境遇,在企业经营、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思维差异。如何实现与父辈的有效沟通?如何获得一代的信任和认可?……能否克服这些家族代际传承的问题,成为厂二代能否大展身手的关键。
促进传统工厂升级转型,更是厂二代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市场?这些,既是一代们留下的经营问题,更是时代发展对厂二代的考验。对此,有人以技术研发撬动产品升级,有人利用留学背景向海外市场进军,有人引入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工艺改造升级……不少厂二代立足自身优势,正在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古往今来,总是如此。面对“接棒”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厂二代们想要顺利完成交接,一方面,要在内功修炼上再下功夫。比如,俯下身子,走进车间,离流水线近一点;再如,多向前辈求教、总结经验,对业务熟一点。与此同时,也要兼修外功。可参考“最听劝老板”模式,用好论坛、社交媒体等公共平台,广开言路,集纳更多意见。期待随着众多厂二代“丝滑”接班,一个个新想法、好创意能够跃出文字、在车间落地,为“中国制造”书写更多新故事。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