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姜永涛 通讯员钟轩、胡超超)昨天,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山市卫生健康事业亮点纷呈:全市医护人员高级职称占比全省第一、获得全省2022年度医改考核第一名、二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患者人次均位列全省首位,中山还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
高级职称占比全省第一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卫华介绍,今年,中山全市新增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市区域中心医院3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现有医疗机构数1280家;提供医疗床位16994张;目前全市医护人员共30297人(医师12522人,护士1777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为12.9%,居全省第一;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52 人、3.13人。
医改考核全省一名
梁卫华介绍,中山高实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中山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与构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动计划、区域中心医院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形成“1+N”建设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中山还设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近三年中山全市卫生健康财政支出107.37亿元(不含基建),年平均增长16.8%,财政拨款占公立医院总费用比重达到8.02%。全系统41人获聘第一批“中山英才计划”卫生健康领域特聘人才。中山市获得全省2022年度医改考核第一名。
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
记者了解到,在2023年,中山市高水平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三大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博爱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全部进入A等以上;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增加至5个。
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上,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粤港共建三级甲等医院,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增加到5家;独立设置中山市口腔医院。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上,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动工建设市中医院综合楼、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加快推进。
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上,出台《中山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市三大医院和市区域中心医院牵头,以整体托管、紧密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镇街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目前已经覆盖火炬开发区(民众)、小榄、港口、沙溪、黄圃、南朗、坦洲、板芙、石岐、五桂山等超过50%的镇街。全市市域住院率超过95%,二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患者人次均位列全省首位。
在“百千万工程”上,实施新一轮基层能力3年提升计划,三乡镇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有5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各镇街建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站点。
在医疗质量方面,新增2个市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完成全部二级医院等级复审工作,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在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14家;创建高级卒中中心2家、防治卒中中心6家、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医院达到10家。
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出台《中山市进一步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意见(2023-2025年)》,加快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2亿元。
在中医药网格化布局上,建成了市-区域-镇-村(社区)四级中医服务体系,20家综合医院新增中医二级诊疗科目,完成一批“中医馆”“中医阁”再提升工程和建设,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中医诊疗康复设备,“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建成。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实施中医药人才培育登峰、精英和强基等多层次计划,授牌3个“国字号”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在医保支持中医药事业上,加快医保中医支付方式改革,同一疾病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降低31%,个人负担降低25%,构建中西医兼容的DIP支付体系,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