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12月14日下午2点半,广州荔湾区文昌北路何家祠道一棵老木棉树下,一张圆桌,几人聚首。来自荔湾区逢源街道耀华社区、何家祠社区近十名街坊,与广州市、荔湾区人大代表,逢源街道、相关社区居委会主任围坐一起,开启了一场约2个小时的露天谈心。
“我楼下有一名邻居待业在家,40来岁,高中文凭,人很实在,但不能干重活,一家全靠他妻子一人上班养家,街道能否帮助解决他的就业问题?”耀华社区老街坊胡英杰热衷社区公益20余年,深受街坊认可,她反映最多的就是社区建设问题和群众困难。
“在调研中,逢源北社区不少居民向我反映,居民楼墙面的雨水管没有接到地面或地下,悬在地面上几十厘米,雨水飞溅,还有个别悬在三楼平台,造成积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市人大代表潘小平说。
据了解,木棉树下小广场是周边街坊平素休闲的聚集地,喂鱼、闲坐、聊天、锻炼……树下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今年9月起,逢源街道精心打造“木棉树下”谈心点,以围坐畅谈的形式,加强思想宣传引领、听取民声民意、接受群众监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当天,在人来人往的露天场合,以轻松的聊天形式,众人打开话匣子,提出了关于就业、雨水管细节优化、电单车充电桩(柜)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邻里花园打造等民生诉求。
“谈心点不设议程、不读讲话稿,党员群众围绕惠民政策、邻里纠纷、社区建设等畅所欲言,向街道提意见、建议。”逢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飞鹏表示,谈心采取简便形式,不固定时间,只要群众提出,街道就组织,要求街道领导干部、科室负责人有空都参加,且提前在社区张贴通知,并通过线上渠道发布消息。
谈心还形成了“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闭环。据了解,针对木棉树下群众反映的问题,逢源街道建立问题清单,要求相关科室一周内答复,每周更新一次办理进度,并将办理情况进行公示。“我们将问题分为A、B、C三类,A类是已解决事项,B类是初期完结、长期跟进事项,C类是未能解决的‘黑名单’事项。针对C类问题,视情况开展督查或协商解决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郭飞鹏表示。14日当天,他记下5个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给出初步解决思路,就群众反映强烈的邻里花园问题,当即定下次日前往现场跟进。
截至目前,逢源街道木棉树下谈心点已全面收集群众困难问题、合理诉求和急需解决事项37项,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平时街坊都喜欢同我聊天,收集大家的想法后,每次我都会把想说的说出来。面对面不会有压力,也让我感觉自己就是社区的主人。”胡英杰说。“形式虽朴实,却是为群众着想!让我看到,这里的街坊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互相关心、帮助,把社区当作家一样爱护。”多次参与谈心活动的潘小平深有感触地表示。
本系列报道设立读者反馈邮箱(地址:gzzh100@126.com),欢迎提供线索和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