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金点子”
一线观察 ⑤
城与乡,从二元结构到融合一体化发展,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近年来,广清城际、广汕高铁、新塘站等线路枢纽已开通,白云站也即将开通,一批高速连接线、旅游公路、美丽农村路加快建设,都更好加速了城乡在空间上的互联互通。
然而,当城乡融合再走深一层,如何实现要素资源均衡配置、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则更需要广州回答好这一道“改革创新”题,锻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破题之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董业衡
在花都从化增城 探索城乡融合制度创新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如今承担起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其中,在广州(片区),位于广州北部的花都、从化、增城,成为城乡融合制度创新的“试验场”,提出将开展片区内两市居住证年限互认、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等改革任务,不断深化制度创新。
在今年的首个全国生态日上,广东省发布了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从化区位列12个试点之一。如何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价值转化,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或许就是乡村旅游。但对于从化而言,“雄心”却远不仅限于此。以青山绿水扬帆出海,打造我国民间外交及国际交流的承载地,如今在从化逐渐成真。
12月初的广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世界媒体峰会、从都国际论坛、全球市长论坛等一系列国际高端会议接连举办。一个城郊的小镇,也由此进入了海内外众多嘉宾大咖的视野。这就是从都国际论坛的举办地——从化良口镇。除了从都国际论坛,这里还是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举办地。
距离市中心近100公里,车程超1个小时,却拥有世界罕见的含氡珍稀温泉……这些元素,都让从化良口镇看起来有些“隐秘”,却是海内外嘉宾最看重的地方之一。不少来参加从都国际论坛的嘉宾直言,被这里的水碧山青所吸引,让他们甚至联想到相隔了整个亚欧大陆的瑞士小镇达沃斯。
值得一提的是,良口镇不仅仅有从都国际庄园,生态设计小镇、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也坐落于此,它们之间,都不过5到10分钟左右的车程。漫步在生态设计小镇的鸭洞河碧道,消失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长势喜人。由旧小学、旧牙签厂改造的酒店,没有建成宏伟的高楼大厦,而是如玉珠般散落在岸边。
这几天,从化良口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塘尾村第一书记曾新颖一直在为即将在生态设计小镇举行的暴风音乐节忙碌。她告诉记者,音乐节正是看中了生态设计小镇沿着鸭洞河铺开的约4万平方米的大草坪。为了迎接音乐节,草坪预计还将扩建到超6万平方米,这也将成为从化区近年来最大的一场活动。“从生态到生态设计产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我们希望逐步摸索出把难抵押、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的生态产品‘变现’的路径。”曾新颖告诉记者。
近年来,从化国际交往平台的功能不断凸显,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香港赛马会等,生态创新经济逐渐崛起,让人看见青山绿水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这里还吸引80多家生态设计企业签约落户生态设计小镇,依托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论坛、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等知名品牌的集聚效应,形成傍山串水的生态体系。2023年,生态设计小镇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预计达950万元,核心区域的塘尾村集体收入达145万元,塘尾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5万元以上。
医疗进乡村 写好“一元钱看病”的“后半篇文章”
公共服务如何同质同标?广州花都的“一元钱看病”如今已成为基层医改的模范样本。
什么是“一元钱看病”?就是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足不出村即可免费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
曾经,“大病看不了,小病报不了”是乡村医疗的痛点,如今,有了“一元钱看病”,让村民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家住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北部儒林村的村民李先生说:“过去看病,要走好远的路去镇上或者市区,现在走两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看病开药,如今我们全家都选择在村里看病,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
事实上,早在2008年,广州花都就借鉴辖区内的村办合作医疗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向村民提供免费医疗的政策思路,首创“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即“一元钱看病”,在辖区内16个村卫生站开展试点。2010年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在全区195个村卫生站全面铺开,持续十多年来,不断完善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
如今,“一元钱看病”也要开始书写“后半篇文章”。花都区坚持政府公益性办医,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区财政投入1200万元,对195个村卫生站实行标准化建设,每一个村卫生站,业务用房均不少于100平方米,设置“六室一房一卫”,配齐19种基本医疗设备的硬件“标配”,在此基础上,还引进了智能体检设备、家庭医生随访包、家庭医生预签约设备,推进远程会诊系统等信息化建设。花都区以“一元钱看病”为核心的村卫生站建设,进一步筑牢医疗服务的网底,加快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为此,该区率先开展以区级三甲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人才组团式帮扶,已向全部基层医疗机构派驻15名业务帮扶副院长,设立专家下沉补助,推动专家到基层坐诊、带教,在基层开设26个联合病房、17个名医工作室,设立医学检验、远程心电、放射影像等5大资源共享中心,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明显提升,1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国家基本标准,3家镇卫生院参与了“院士项目”。通过集团建设,实现了区镇村一体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逐步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和共享基本实现,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构建起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分级诊疗格局,区内就诊率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48.36%。
截至目前,村卫生站基本药物目录已经从过去的300多种增补到600多种,基本涵盖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范围。“一元钱看病”累计就诊约1379万人次,为农民减负2.45亿元,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六年上升,2022年为41.33%,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花都区聚焦‘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一元钱看病’内涵,以医疗集团带动城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多个医疗项目‘齐发力’,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医格局注入了强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对标打造广州北部医疗高地,加快构建花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城乡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花都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