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整治“开盒”要重拳出击

陈文杰

本文字数:599

  近期,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开盒”这一新名词引起不少人好奇,但了解其含义后又让人不寒而栗。

  何为“开盒”?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与开盲盒有关。然而,此盒非彼盒,前面常常伴有“人肉”二字。说白了,“开盒”与早前的“人肉搜索”并无二致,且更多了一层“网络暴力”的阴霾——“开盒者”往往在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在网络群组公开并煽动网民攻击谩骂受害者。

  为何“开盒”?除了网络戾气、炫技心态等,违法成本低也是一大原因。前几年,有记者揭秘个人信息买卖黑链条:仅花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几乎全部个人隐私。如今,仅需5000元,你就能买到一个地级市大部分人的个人信息——2018年,一场名为“私密”的艺术展展示了34.6万武汉人的全部身份信息,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外,甚至连网购记录、车牌号等信息应有尽有。从数百元到平均两分钱不到,个人信息沦为“白菜价”,一同“贬值”的,还有敬畏心——越是轻而易举,越是肆无忌惮。

  此外,由于泄漏信息的不可逆,这一个人信息贩卖的黑产,非但没有收敛,反而一直“猥琐发育”,贪婪地吸收着、疯狂地生长着,俨然成为庞然大物。铲除黑产“毒瘤”已迫在眉睫。唯有重拳出击,让其有所忌,方能行有所止。在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防住“内鬼”更为关键。对此,应建立完善相应监管机制,切实斩断毒瘤的“养分供给”,再寻机逐一击破。                   (陈文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整治“开盒”要重拳出击 陈文杰2023-12-12 2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