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叶作林、武威、黄岚、邓潇丽、许晓芳 见习记者赵越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王燕、高鹤涛、骆昌威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让偏远地区也受惠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框架,成果惠及全球。”赛义德表示,如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已达150多个。赛义德用一组数据展示成果:过去10年里,中国投资了3000多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达到1万亿美元,帮助4000万人民摆脱了贫困……“这些投资、项目以及成果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都是前所未见的。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我们将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联的世界。”
“在过去10年,中国对巴基斯坦道路、能源、IT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巴基斯坦的发展。”赛义德以瓜达尔港项目的建设为例介绍,瓜达尔港项目原本处于欠发达地区,但在中方建设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如今,瓜达尔港正成为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枢纽。“中国建设了瓜达尔港,还在此建设大学研究机构、巴中友好医院等,为当地居民带来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如今,印度洋之滨的瓜达尔港被誉为中巴经济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
中欧需要更多合作
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在沃尔夫冈·许塞尔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非凡,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已被复制到了欧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此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努力值得关注。
沃尔夫冈·许塞尔表示,任何一个想去解决我们全球问题的构想都是值得欢迎的。“虽然每个国家的立场不一样,但重要的是维持开放讨论的态度。”在此问题上,沃尔夫冈·许塞尔谈到了中国。他表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体,中国对和平、稳定、繁荣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希望中国能够为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沃尔夫冈·许塞尔还谈到了自己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展望。他说,现在更需要中欧进行更多的合作。就他本人而言,他称“自己是一名乐观主义者”,“我一点都不悲观。现在我们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着,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尼尔·布什:
大湾区将推动中国
更高质量走向未来
“中国经济不但有弹性,而且恢复能力也很强。”尼尔·布什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对此他非常乐观。“现在有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我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机会‘发声’,告诉大家只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可以把中国生产的产品运回自己的国家,同时在中国也创造了就业及税收。”他认为,通过交流,不但可以增强中美两国之间的互相尊重,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合作领域。“在未来几年,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可能还会一路攀升。”
“我来过广州几次了,也感受到了这里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经济引擎,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更高质量走向未来。”在中国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的绿色能源的开发方面,尼尔·布什表示赞赏。“这些设备和技术也被送往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是值得世界肯定的。”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雅克:
大湾区要充分释放
对国际人才吸引力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有利于世界。马丁·雅克提出,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马丁·雅克举例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中国现在也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及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国。“中国在绿色能源方面的贡献非常出色,也正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
谈到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看法时,马丁·雅克表示,大湾区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应该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释放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此外,大湾区也应该吸引更多科技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来投资,以产生集聚效应。”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
推动商品要素流动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赵艾表示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东也一定会继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从改革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建设高标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从开放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巩固扩大制度性的开放,以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赵艾提出,下一步我国要在继续深入推动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基础之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赵艾表示从今年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不确定的各种复杂多变因素影响下,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但赵艾在发言中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
对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他认为,一方面需要“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另一方面,也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出口乃至投资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总体来讲,对于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大趋势,我个人充满信心”,他表示,这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底蕴。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引进更多国外产品
创造更好投资环境
“中国和埃及作为两大文明古国,都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伊萨姆·沙拉夫表示,埃及和中国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埃及是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中埃友好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埃两国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给本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世界也至关重要。”
如今中国依然是最受外资欢迎的投资地之一,中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有何优势?伊萨姆·沙拉夫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市场广阔,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国资本到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等。“中国给国外产品提供了很多的展销机会。这也极大地促进和激活了外部市场的需求。”未来对中国提升投资环境有何期许?伊萨姆·沙拉夫提出,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内部需求,引进更多的国外产品,给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探索Discovery亚太电视网内容副总裁魏克然:
用纪录片搭建
文明之间沟通桥梁
“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和民族,有文化差异是正常现象,就好比一滴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魏克然说。
深耕纪录片领域多年的魏克然认为,视觉语言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用纪录片搭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平台,也是他和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这些年来,魏克然深度参与了一系列在海内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用视觉多维度呈现了中国的变化。在他看来,用外国人的视角讲故事可以带来一定的“距离感”,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又能为作品平添“亲切感”,这对于纪录片的呈现是非常有价值的。
未来的纪录片创作会更关注大湾区的哪些领域?魏克然提出,大湾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将会是纪录片创作的关注点,也是讲好大湾区故事的切入点。“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活力。大湾区如何在经济、社会辉煌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出创新发展的路子,也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魏克然表示。
2021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2023.4
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
历届大咖“读”中国、看广州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实在来说,中国未来到哪里去,是所有关心中国的朋友们都希望更加“懂”的。只有“读懂”,才能合作;只有“读懂”,才能和平共处。
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
读懂中国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多角度读懂中国的整体。当代中国依靠什么克服了所有困难和曲折,才能稳居世界各国的前列?是中国的行动力、中国思维方式产生的力量,和中国创造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净化能力、均衡治理能力和成效能力。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
开放、互联互通、增加交流和包容性的贸易自由化,是经济社会和人类和平进步的最好保障。因此在过去45年间,我们看到了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和人的进步。
菲律宾前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令人叹为观止,关键在于四个因素:立足长远愿景,拥有为此愿景付诸行动的强烈意愿,重视基础设施,重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