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读懂中国

“读懂中国”十年:在广州,架起中外沟通之桥

方晴 肖欢欢 武威

本文字数:4505

李君如

2019年,部分参会嘉宾参观陈家祠。

2020年,部分参会嘉宾参观海珠湿地并接受礼物。

2021年,“读懂中国”丛书(第二辑)发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这是“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的十年——

  2013年,首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世界读懂中国故事、理解中国道路构筑新的平台。十年来,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世界的风云变幻,“读懂中国”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这是“风起岭南,寰宇传音”的四年——

  2019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选择永久落址广州。广州,这个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从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同时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入口。千年商都架起了“丝路金桥”,南风之窗传递合作暖意,“读懂中国”走向世界有了新的支点。

  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到最新的“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从在穗举行的历届会议主题中,从来穗参与会议嘉宾的发言中,从今年超出往届会议的全球嘉宾量级和人数中可以看到,世界正越发深入地“读懂中国”,全球一次又一次地瞩目广州。

  会场内,思想观点激荡交锋;会场外,文明风韵浸润人心。大大小小的醒狮装饰了多届会场,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狮王”赵继红之子赵伟斌说,他期待让传统文化走入人心。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希望更多人读懂中国,也希望中国人能够更多地读懂世界。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我看好广州发展前景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今天开幕。昨天下午,活动主办方邀请部分嘉宾接受媒体采访。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简称“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他表示,“读懂中国”通过讲中国故事,讲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阐明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福音,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武威

  记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部分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嘉宾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一些担忧。在此背景下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让世界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是更显得意义重大?

  李君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快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转变,比如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是“引进来”,后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再后来我们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究竟怎么发展,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来说是福音还是威胁?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出来了。在一个时期,“中国威胁论”出来了,后来“中国崩溃论”也冒出来了。这两年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中国衰退论”又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明中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我觉得,被人关注不是坏事,我们就应该敞开大门,敞开胸怀,坦诚交流,讲讲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回事,中国人是怎么回事,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回事,通过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这就是我们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初衷。十年前我们提出这个课题,十年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十年间,也有很多新情况冒出来,我们就要针对新的问题做新的工作。中国经济是不是衰退了?去年,这种声音很“响亮”,即便到了今年上半年,也还是有这样的怀疑。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趋稳向好,稳中有升,加快恢复的态势更加明显,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至5.2%。在复杂艰巨的各种挑战面前,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吸引力。

  我们要讲清楚,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灿烂辉煌文明的国家。这种文明造就了中国人民的世界观,即“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以和为贵”。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强大起来,是为了让我们的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我们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称霸世界,我们也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到全世界掠夺扩张。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各国不构成威胁,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福音。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市场体量增加一倍,对世界各国不是福音吗?不是巨大的机遇吗?“读懂中国”传递这样的声音,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在经济转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是正常的,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就是在攻坚克难中一步一步走向前的吗?我们现在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了,不能只追求速度。

  过去几年我们的发展有几个亮点,一个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新型实体经济在成长,一个是我们的绿色经济在增长。过去,工业化要大量牺牲生态,带来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我们也经历过一小段这样的过程,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我们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追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比如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不光是环境保护,它也产生新的生产力,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

  当然,我们在转型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肯定有一些产业要转型,甚至有一些企业要被淘汰,但总的来说,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展出了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形成的新经济形态以及绿色经济就是典型代表。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有必要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一回事,要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人在做什么事,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做的事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还将造福全世界人民。

  记者:IMF近日表示,今明两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保持1/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李君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上调和看好中国经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当然,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确也遭到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打压,比如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这些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一定波动,如果除去汇率因素,我们有些指标会更好。我们要看到,三年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比如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受到影响甚至中断。比如,去年以来我们企业的订单有所减少,所以今年上半年部分企业有些困难。但全年来看,是企稳向好的。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央高瞻远瞩,对全国经济发展进行超前谋划,扎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明年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布局。所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我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今天我们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在背景上有何不同?

  李君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今天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是过去简单的“三来一补”,也不是单纯的外向型发展,而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这跟之前的对外开放有很大不同。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你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要点在何处?

  李君如: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关系到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广东要和香港、澳门实现协同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在居民生活上也要体现出来,要能体现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要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体系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迈进。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实力,要在国家战略部署下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配置一流的科技资源,营造更加国际化的科研生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汇聚来自全球的顶尖科技人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相信有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么一个国家级的战略部署,就能够把广东实体经济的优势和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优势,让粤港澳三地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广州如何抓住自身优势,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李君如:广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气质兼具的城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是广州的优势。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好,是广州需要重点探索的地方,不要因为传统而脱离了现代化,也不能因为现代化转型,而抛弃了传统。广州要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路径。我非常看好广州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9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2020

  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

  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看来路 明去处 启新程

  历届大咖“读”中国、看广州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

  我自己多次到访过广州,每次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即便是在凌晨两点,那里也有熙熙攘攘的乘客。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得以互联互通,也创造了很多机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

  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埃夫: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过程中,正从一种世界的格局和秩序转换成为一种新的多边机制和国际的治理秩序。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大家携手,才能应对全球的共同挑战。

  国创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广州是一座现代与传统并存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传统没有在现代化竞争中消失;广州也是一座创新与守成并存的城市,广州的改革创新精神给全中国人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还是一座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并存的城市。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

  国际社会要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解释中国的崛起,让中国有机会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世界作出贡献。在历史上中国就不是一个持扩张主义的国家,而是始终坚持促进互利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外交。

  本版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苏俊杰、骆昌威、杨耀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读懂中国 A2“读懂中国”十年:在广州,架起中外沟通之桥 方晴 肖欢欢 武威2023-12-02 2 2023年1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