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科技公司研发生产的保姆机器人号称“可解决90%家务活,特别适合老年人”;而谷歌与多所高校联合打造的整理机器人则称“可依据用户喜好进行物品整理”……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保姆机器人、整理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是否能够满足家庭的应用需求?我们距离家庭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还有多远?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图/受访者提供
从“锦上添花”到成为“关键技术”
据相关报道,瑞典科技公司研发生产的保姆机器人“安娜”可解决90%家务活;而谷歌与多所高校联合打造的整理机器人“TidvBot”利用大语言模型,可依据用户喜好进行物品整理,准确率达91.2%。“‘安娜’与‘TidvBot’更多的是技术方面的展示,而技术真正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目前还是有些距离的。” 香港大学讲座教授、系主任、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介绍,如人在笑的时候机器人会跟着“笑”,这个技术已经达到,但对于人形机器人整体的“情感交互”,现在仍处在研发阶段,还没有产品应用。此外,他认为现在很多的人形机器人技术还没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仅为了满足老年人情感方面的需求,一部可以视频聊天的手机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人形机器人只有成为‘关键技术’时,才更具有价值和发展动力。”
席宁举例,如汽车制造相对来说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领域,慢慢随着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开始辐射到附加值较低的家电行业,之后又辐射到附加值更低的轻工业产品。“尖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往往是从高附加值领域开始,随着技术升级迭代,在成熟后才会逐渐向低附加值领域辐射。”席宁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亦是如此,仅靠“锦上添花”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只有等到它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时,行业才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提高技术应兼顾产业推广
席宁介绍,无论从研发相关技术还是产业化支持方面,目前我国与一些人形机器人领域较强的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如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与全球最前沿的技术相比仍需继续提高,而制作人形机器人的基础零部件则跟产业基础有很大关系。”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单要靠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也同样需要将技术应用到实际中,使人形机器人成为“产品”,才能通过市场的“反哺”和“反馈”进一步推进行业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针对机器人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而近日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席宁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一批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原有基础上也取得了很大提高。“相信有了政策的支持,中国能够在解决人形机器人产业问题的道路上往前迈出一大步。”
可像汽车产业一样 “协同进化”
针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优必选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兼执行董事熊友军则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包括大模型、视觉、语音、深度学习等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也是机器人发展的“终极形态”。“正如《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一代颠覆性平台型产品。”
他表示,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其他国家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相比没有“代际差异”,再加上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并跑”并有望“领跑”;同时,人形机器人发展可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升级,并促进产业集群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些行业研究表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与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都要求在复杂供应链下实现大批量生产,因此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将像发展汽车产业一样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进化。”
“像传动器和斜坡齿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很难做出来。”席宁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基础零部件产业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相配合。“制作零部件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而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手艺。打个比方,软件就像是给你一份番茄炒蛋的菜谱,但是没有鸡蛋、炒菜技术这些‘硬件’,也都是没办法做出来一盘真正的番茄炒蛋。这些都需要相互配合磨炼。”
家庭应用场景是“最后一步”
席宁表示,特定的应用场景如助老助残的康复人形机器人,建筑工地的人形机器人等,是他所在研究所研发技术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他认为,在应用场景方面,像军事、核工业、抢险救灾等专业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最先应用的场景。“应用这些机器人的‘客户’是专业人士,因此在机器人的‘培训’方面也会更加专业。”
而家庭应用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首先面临的是长年累月的“长时间使用”,其次,其“客户”也都是不懂“培训”的非专业人士。但最主要的,家庭场景对于机器人的安全性要求会很高,开发难度也会相对大一些。“因此,进入家庭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后一步’。”
席宁表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汽车行业是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同样反馈给机器人行业新的技术难题。“以前机器人面对的是硬度较高的钢板,但新能源车有很多电线,将电线弯曲后装进卡槽机器人还难以做到,暂时只能靠人工。”他认为,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未来市场会推动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