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解密微表情而为大众熟知的微反应专家姜振宇,似乎在大众视线里“消失”一阵子了,但其实他一直在埋头研究。近日,他推出新作《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帮助家长拨开笼罩“青春期”迷雾,直击孩子叛逆真相。
姜振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创作时的体悟。他表示,叛逆的孩子其实只是在寻找正确,因为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待破解的谜团,而叛逆期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通讯员 龙子珮
“跨界”之作
兼有理论研究和养育经验
作为曾经《最强大脑》《非诚勿扰》等多档节目的特邀嘉宾,姜振宇一度以微表情、微反应专家的身份为大众熟知。在谈及这次向儿童心理、家庭教育的“跨界”时,姜振宇表示在由微表情延伸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时,发现了一门特别有趣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心理学,其中就讲到青春期是人类一生当中较为特别的一个时期。他由此开始了对青春期这个领域的大量关注。
其次是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养育孩子的十多年中有成果也有教训,在实践过程中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压力会天然增大,面对孩子变化太大出现的新情况,家长往往只凭感觉或者本能去应对,结果产生了一些没必要的摩擦。不但家长特别生气、无奈,而且孩子也感到委屈和压抑。
因此,姜振宇写作这本书最大的动因就是希望能够让家长解解压。“把自己的经验还有宝贵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分享给大家,家长能少生闲气,孩子能多点儿快乐,一举两得,能让大家都幸福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调整期待值
亲子关系从宝宝级变成青少年阶段
怎么理解和应对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突如其来的剧烈变化?比如特别关注自己的外表、变得冷漠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姜振宇表示,家长们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到青春期其实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生理阶段。孩子的变化,并不是因为他们学坏了或者不爱你了,而是因为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反应快了,关注外界的比例大了,所以才会看起来有点冷漠了。家长的期待值也应该随着孩子的生长规律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原来宝宝级的亲子关系变成青少年所应有的亲子关系,这样就会健康很多。
青春期少年会有一个特定阶段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形穿着,这是由于“假想观众”的心理特征。姜振宇说:“他们会认为全班的同学都在看我,如果我衣服上面有一些褶皱或者我穿的鞋太土气,那么我也会成为笑柄。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所以才会高度在意。但这就是心智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家长千万不要呵斥制止甚至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而是要积极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
对话姜振宇
拨开青春期的迷雾,为家长心理减负
广州日报:请问现在是以怎样的标准来判断孩子到了青春期呢?
姜振宇:现在全球的青春期普遍提前了。我们当前的数据是女孩在10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男生会偏晚一到两年,基本上11到12岁也开始进入青春期了。家长可以注意一下,如果你发现小朋友除了身体快速长高外,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尤其是他会跟你有大量不一样的想法时,那么这个基本就是进入青春期的阶段了。
据我观察,中国的小朋友基本上是在五年级左右,女孩已经开始有明显特征了,男孩基本上是六年级到初一这个阶段,家长心里要有数。如果亲子关系基础比较差,等青春期你再着手的时候,矛盾可能就会比较多。孩子一二年级时家长开始了解学习,做到心里有数未雨绸缪。
广州日报: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等一些变化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吗?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呢?
姜振宇: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头脑当中神经元的突触数量会暴增。新的脑细胞用来接受外部的新信息,处理新的事情。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变冷漠了,叛逆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看到的是多长出来的新的部分,其实原来核心里的那些爱和信任都还在。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为什么会觉得孩子变了呢?是因为家长的期待值没有随着孩子的生长而变化。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要长大,要长本事,要学更难的课程,要考更好的分数。但另一方面,在亲子关系这个层面,家长的期待没有调整,还希望孩子像六岁以前那样,你是个小宝宝,你得对我顺从、依赖,还得跟我亲亲密密。如果这样的话你就是好孩子,结果你突然之间不理我了或者没说两句就不耐烦了,凭什么?难道前面十来年我都白养你了吗?这就是一些家长的心态。这样会往一个不良的方向去揣测孩子。
广州日报: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家长遇到的问题不胜枚举,那么有没有一个可以普遍适用的总体方向或原则?
姜振宇:凡是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头脑开放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凡是能够让孩子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照顾别人感受的,就是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的正确方向。反过来讲,凡是用剧烈的情绪来处理问题的、只能通过歇斯底里才可能平息事态的,凡是固执己见、不肯听别人的观点的封闭思维,凡是不讲责任的、没担当的,就是错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