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计划推行4个月后,香港特区政府计划自2024年起分两阶段落实“粤车南下”,逐步安排广东车主可以自驾车到香港观光旅游。连日来,这一消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港珠澳大桥作为“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的核心节点,在其中发挥着哪些作用?如何才能优化“粤车南下”的环境?近日,本报专访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原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韦东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祝明月 图/受访者提供
港珠澳大桥是“陆上双Y”
“粤车南下”将促进香港经济发展
广州日报:这些年关于港珠澳大桥是“单Y”还是“双Y”的讨论不少,您对此怎么看?
韦东庆:简单来说,现在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双Y”。首先我们要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区位和城市的地理位置。珠海的最北端唐家湾高新区与深圳蛇口正好是东西持平,而珠海的最南端是澳门,澳门和深圳一个在西南方向一个在东北方向,从澳门出发到深圳最短的距离就是现在的走向,即过了港珠澳大桥以后从香港北上至深圳,也就是说,有一段是在香港境内实现的;同理,深圳到澳门最短的距离也是现在港珠澳大桥的走向,只不过从大屿山到深圳湾大桥,还有20公里是在香港境内。所以说,港珠澳大桥是“陆上双Y”,虽然有一段去深圳的连线是在香港境内实现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它不是“双Y”了。
2020年12月27日香港屯门至赤鱲角北面连接路正式通行后,港珠澳大桥更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双Y”,这个连接路可以理解为港珠澳大桥的连接线,它的通车意味着港珠澳大桥跟香港西部的干线公路实现了无缝连接,直接跟深圳湾大桥连起来了。连接路开通后也为“港车北上”提供条件,香港的私家车可以经港珠澳大桥前往粤西。而从今年11月1日开始,从深圳到澳门也可以走港珠澳大桥了。从深圳湾口岸/深圳前海/深圳机场出发,经港珠澳大桥往返澳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全程约70分钟。
当年港珠澳大桥在建设时有北线方案、中线方案、南线方案,桥的西面是香港和澳门两大国际机场。北线方案就是大家讨论较多的直接连接深圳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没有跟南边的澳门直接相连,不利于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而且从工程难度上来看,它或许不会成为创造奇迹的“超级工程”;而中线方案从工程的意义上看显然是最完美的,桥、岛、隧完美组合。所以,最终中央批准的港珠澳大桥方案是粤港澳三地都能接受的方案。
广州日报:应如何认识港珠澳大桥在“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中发挥的作用?
韦东庆:“港车北上”现在唯一的出入境通道就是港珠澳大桥。而“粤车南下”在政策上的进出口通道也是港珠澳大桥,届时自驾游车主的车都将停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这座大桥将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截至2023年11月1日18时,经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的“北上”港、澳单牌车已经超过100万辆次,“港车北上”体现出强大的活力;而“粤车南下”前景更是令人期待,可以极大促进内地居民在香港的消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就像当年率先在广东推出的“香港自由行”政策促进了香港经济发展那样,“粤车南下”将让广东居民到香港“自驾游”成为可能,让广东居民到香港旅游、观光、消费更加便捷,也让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预计到时香港会迎来一大波来自广东的自驾车客流,这对提振香港旅游业、运输行业都有重要作用,短期内来看,将对三地的汽车销售、保养维修、餐饮、酒店和旅游业等多个消费领域起到带动作用。而长期来看,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以及“粤车南下”的推进,将有力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推动三地资源融通,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还将带动港珠澳大桥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广州日报:“粤车南下”实施后,专程驾车来看港珠澳大桥的游客是否也会增多?
韦东庆:是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超级工程”,很多人上桥就是冲着桥去的,看完桥后他们不一定会到香港。因为港珠澳大桥现在不仅是一座桥,它还是国家的一张新名片,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
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增加港珠澳大桥口岸限定区旅游功能开发,游客很快就可以上桥观光。大桥在海中有两个很漂亮的人工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车主来到港珠澳大桥观光,港珠澳大桥将会成为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我遇到很多朋友说要带家里老人上大桥看看,很多老人都想在有生之年去港珠澳大桥上感受这一“新世界七大奇迹”。
“粤车南下”应稳步推进
多渠道增加停车位供给 提升香港西部道路通行能力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粤车南下”的推行主要受哪些方面因素影响?
韦东庆:目前,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正在建6000个车位的停车场,届时,广东车主可以将车停在该停车场,再从这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其他地方旅游,或者直接到香港机场搭乘飞机。
“粤车南下”的推进还取决于香港的交通容量,要充分利用当地公共交通资源,吸引更多内地游客到香港去。在我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期间,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推行一种在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都能畅行的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共享汽车。游客开共享汽车,可以在粤港澳三地的特定区域共享、共用,现在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
同时,也要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包括左行右行的交通规划。“粤车南下”首阶段不会有车辆驶入香港市区,因此不会对香港交通造成影响,预计南下车辆需提前预约方可通行。将来如果香港市区的交通容量提高,广东车辆进入香港市区则是有可能的。
因此,“粤车南下”要稳步推进,要从过去“香港自由行”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在“粤车南下”前一定要先做好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停车位建设,香港特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停车位供给,包括新建立体车库、大型停车楼等方式,尽可能满足广东居民前往香港旅游观光的需求。
广州日报:除了停车位建设外,“粤车南下”还有哪些配套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韦东庆:首先,需要对出了港珠澳大桥后的香港西部道路进行升级,提升通行能力,否则,将来港珠澳大桥车流陡增,前往香港市区的路就可能出现拥堵。由于“港车北上”“粤车南下”都要经过港珠澳大桥,应该把香港的交通路网纳入整个国家的交通路网当中来统一规划。比如港珠澳大桥是6车道,深中通道是8车道,而香港现在有些干线公路还是4车道。要及早规划并实施整个香港西部的路网改造和交通提升工程,让它适应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车流高峰。目前港珠澳大桥每天的通车数量约是1万辆,如果将来日通行量达到8万甚至10万辆,香港西部道路将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国家有关部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协助香港西部提升交通水平,让“粤车南下”更加顺畅。
其次,现在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全国对港方向最热闹的口岸之一,但通关便利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的一些改革措施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比如通关便利化改革,应该进行大胆创新。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的改革推开了,就引领了其他领域同类问题的改革。
此外,车辆保险问题也要加快提上日程。“港车北上”时,香港私家车在香港本地强制三者险的人身伤亡保额最高为1亿港元(约9184万元人民币)、三者物损保额也可达200万港元(约183万元人民币),这与内地交强险20万元的保障额度形成较大差距, “粤车南下”同样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港车北上”时,香港车辆如果要在广东和澳门通行,除了在香港购买车险外,还需要在广东和澳门再各买一份保险。如果将来广东车辆要开到香港或澳门,必须解决保险互认的问题,要让车子购买一份保险就能在粤港澳地区通行。
广州日报:您提过从深圳到珠海也可以走港珠澳大桥,但途中大概有20公里要从香港境内经过,这个有没有办法解决?
韦东庆:是的,以后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车去到珠海都可以走港珠澳大桥,设置电子围栏即可,那样就可以做到“过境不入境”。长远来看,还可以规划修建20公里全封闭的高架桥。目前从深圳到珠海还是要走虎门大桥,12座以上大车甚至还要绕行南沙大桥,走港珠澳大桥的话就方便多了,现在要70分钟,以后可能更快;而如果从深圳走港珠澳大桥到澳门旅游,也比走虎门大桥至少节省1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正成为“连心桥”
通过开展文创、研学等让更多人了解“世纪工程”
广州日报:作为大桥的“管理方”,您忧虑更多的问题是大桥通行不足还是通行超负荷?
韦东庆:一开始我更多的担忧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车流太多怎么办,超重的车上港珠澳大桥怎么办?因为“世纪大桥”的养护责任重大。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幸福的忧虑”。现在桥建好了,更多的担忧成了如何让大桥充分利用起来,让更多的车能上大桥,充分发挥其通行效率。港珠澳大桥的设计通行量是每天8万辆车,但现在到周末才刚超过1万辆,不到设计容量的1/8,大桥完全可以满足更多车主的通行需求。
广州日报:“粤车南下”还会给港珠澳大桥带来哪些机遇?对于大桥“宝藏”的开发,您有哪些尝试?
韦东庆:“粤车南下”推行后,港珠澳大桥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内地居民可以逐步通过港珠澳大桥进入香港,港珠澳大桥正在成为“连心桥”。
如今,港珠澳大桥已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大国实力的一个文化传播平台,港珠澳大桥项目团队正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桥除交通功能之外的文化价值和溢出效益,开发一系列工程文创精品,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品牌,助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软实力的提升。
而我正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工程文创。就是以大桥工程为内容的文创产品,通过科普研学、赛事活动、互联网IP、影视传媒让工程进入寻常百姓家。我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建设港珠澳大桥博物馆,我也一直在筹划这件事,希望有情怀的企业能参与进来;我还有一个想法,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我们未来可以设一个国际性的桥梁大奖,颁给全世界杰出的工程人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曾经颁过一个奖给一名荷兰工程师,后来他更获得了荷兰工程界的最高奖。因此,工程文创大有可为。我也希望随着“粤车南下”的推进,通过工程文创和开展研学游,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世纪工程”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