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人迹板桥霜

周桂芳

本文字数:1599

  初冬,清晨跑步,隐隐约约看到草木上有一层晶莹的薄霜,显得很蒙胧,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似花非花,似雾非雾。

  白露为霜。白露经过凝结和沉淀,经过冷静与收敛,显得沉稳而内敛,霜像极了成熟稳重处世练达的人。

  霜,介于露和雪之间的白色精灵,是过渡地带,比露犀利、比雪柔情。霜似乎学习了大自然的中庸之道,晶莹剔透,冷静沉稳。如果拆文解字,你看“霜”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雨”字头,跟水有相关,是露水凝结而成;下面左边是一个“木”,露水凝结在大自然的草木之上,右边是一个“目”,就是眼睛,草木打了霜就像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这么解“霜”字,是不是很鲜活,很生动?

  你留意过地上霜印吗?我中专毕业那年,父母在外谋生,我独自一人在老家一所农村小学当乡村教师。每天天还没亮,我就早早起床,只身一人迎着晨雾,从家里步行走到村小学给孩子们上晨读课。一路上,要经过一个小山包,两边草木繁盛,每每经过,厚重的露水总是打湿了我的裤脚和鞋袜。我走在机耕路上,脚底下发出的“咯吱”声响了一路,原来地上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霜。回头一望,一路走来,路上早已留下了一串串脚印,那是我鞋底一路踩过霜的印记。霜,见证了青春年少的努力时光,也镂刻了我青春奋斗的足迹。

  你见过玻璃霜花吗?我最难忘记父亲货车上看到的玻璃霜花。父亲当年开平板货车,每天早出晚归,我很少能坐父亲的货车。第一次坐,正是冬天,天气冷,货车打不着火了,父亲只好下去摇车,叫我坐上去等着。我好奇地打量着驾驶室,摸摸这,摸摸那。只见车窗上雪白一片,白蒙蒙的。我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仔细看,原来是霜,霜在玻璃上凝结成了无数朵霜花,像一朵朵放大的六角形的雪花。我用手擦了擦玻璃,对着霜花哈了一口气,霜好像在动,原来霜是有动感的。车下父亲因心急心焦,摇车时用力过猛,一不小心打落了两颗门牙。听见父亲突然“哎呀”大叫了一声,顿时看见父亲的嘴里有鲜红的血流出来,一滴滴地滴在了结了霜的地上,开出了几朵鲜红的花,显得特别刺眼。

  每年冬天,几乎每天早晨玻璃窗上都会形成一层厚厚的霜花,我们方言叫作“上霜”。父亲已离开二十多年了,每年冬天,看见玻璃霜花,我就会想起那年地上霜那刺眼的红花。

  霜,是一种清透的白,比雪色清浅,淡淡的一抹,能映出底子,还能透出本性和本真。就像人在世上闯,虽然磨平了棱角,撞平了刺头,内心却还保留着那份真。

  霜,是冬日草木长长的眼睫毛。冬日清晨,我围着湖边晨跑或散步,最爱看那一丛丛芦苇和衰草上凝结着一层霜。湖面喷薄而出的太阳,像洒了一层金粉似的。透过金粉似的阳光看那晶莹剔透的草上霜,像长长的睫毛一样结在叶片边缘,忽闪、灵动、好看。芦苇丛上,绿叶边缘,白白的霜,薄薄的霜,像是给大自然草木略施了粉黛。

  霜,是大自然的魔法师,同时也被诗人施了魔法,变幻莫测。“霜花铺岸浓如雪”,白色的清霜铺在岸上,看起来就像白雪一样;“月落乌啼霜满天”,这霜就很大了,呈铺天盖地之势;“草上霜花匀似翦”,这霜的均匀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被一双巧手精心剪裁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本意是写月,比喻成霜,若反过来推想,满地白霜的样子也像满地月光一般皎洁宁静。

  “霜”,带着浓郁的愁结和诗意。霜,落在人的头发上,就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是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苏轼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霜”落在发上,人就要老了。老了就老了,顺应时间,顺应岁月,结出霜花。老就像霜一样,也是一种沉淀和凝结,也是一种冷静与内敛,更是一种智慧与练达。“霜色何因入鬓根”,是岁月的沉淀;“气凌霜色剑光动”,是孤勇的锋芒;“人迹板桥霜”,这个“霜”字,写尽虚实两层含义,写尽人生的意义,也是霜的另一重境界。这霜凝结在桥上,也凝结在人的心上。小桥流水人家,霜天月下,有人悄悄走过,不然怎么会有“人迹”呢?

  人迹板桥霜,是霜迹,更是人迹。

  (周桂芳)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A14人迹板桥霜 周桂芳2023-11-23 2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