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挥春”写福字将新春氛围感“拉满”;吃生菜、猪手、柚子等蕴含美好寓意的食物;“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行花街”“年初五迎财神”“年初七过人日”,把“年”安排得有滋有味;派利市“讲心唔讲金”,大多是5元、10元……广州人过年讲究意头,意头构筑起过年仪式感。
这些年俗背后,有什么难忘故事?如何从简单而充实的仪式中把年过出味道?如何让年轻人认同和传承传统年俗文化?我们邀请新老街坊来回味过年趣事,聊一聊年俗里的讲究,提一提让年味更足的期待。
统筹:何超、占豪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76岁的民俗文化专家
把优秀的广府年俗讲得更透彻些
广府民俗专家谋叔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谋叔说,广州的年俗可以从小年一直讲到元宵节,“民间在腊月廿四过小年,过小年其实就是谢灶。广府人认为,灶君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所以要感谢他,准备好片糖、烧肉、甘蔗献给灶君”。
“腊月廿五、廿六采购过年的食材,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贴挥春,年三十行花街。”谋叔说,年三十晚子时(11点),广州一带民间有小孩派财神和卖懒的习俗,小孩预先写好有“财神”二字的数十张红纸,穿街过巷派财神,所到之处深受人们的欢迎,以祈求来年顺顺利利、财源滚滚,派财神便成为广府人过年的习俗。与派“财神”相关的一种习俗称为“卖懒”,小孩提着灯笼边走边喊“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寓意新的一年戒除懒惰。
步入新的一年,还有不少有趣的习俗:一家人在大年初一早上齐齐整整吃斋,寓意“新年第一天吃素,等于把一年的素都吃完了”。斋菜一般由粉丝、腐竹、金针、云耳、冬菇、发菜、黄牙白(邵菜)等混合煮成,用红色的斋菜碗来盛。人们必须连吃三碗,才能添福、添寿又添财。年初三是赤口日,为避免口角,要减少出门。正月十五元宵节,旧时这一天有“开灯”习俗,家族中的男丁会在祠堂挂一盏灯,之后便可入族谱、分配宗族利益。
如何增进传统年味?谋叔认为,弘扬传统最关键的是守正继承,而后才有创新发展。“广府年俗的源头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变化?我觉得,还要追本溯源,把优秀的广府年俗讲得更透彻些,再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谋叔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非遗文创开发、动漫元素等进行传统年俗的活化,因为这些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51岁的非遗传承人
让市民在逛、吃中了解和传承年俗
伍文辉是非遗西关水菱角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从小生活在西关。“小时候外婆给我派1毛钱、5毛钱的利市,现在每年过年,我自己要派出三百多封利市。”伍文辉告诉记者,“利利是是,红纸一张”,广州人把过年派利市说成是赠一张红纸,是一件很轻松、随手的事,让双方都不会有压力。
他介绍,广州人派利市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第一,利市一定要放纸币、新币,金额不要有零头;第二,最好每人派两份,代表好事成双;第三,利市是长辈派给晚辈、上级派给下级、被服务的人派给服务人员、年长者派给年幼者、已婚人士派给未婚人士;第四,平辈之间一般不派利市,只能派给对方的孩子。作为一家传统餐饮店的老板,伍文辉会在利市封里放10元、20元的面额,派给员工以及小区的服务人员。
在新春来临时,广州人还会开油镬、炸油角煎堆等,这里也有一些讲究。在伍文辉记忆中,年前大家会准备好“压年”的食物:炸好煎堆、油角放在米缸,煎好鱼放在纱柜里,还有生菜、芹菜、葱这些代表生财、勤快、聪明的盆栽,各种食材堆得满满的,寓意家肥屋润。每年大年三十晚,全家人都要穿新鞋逛花街、买风车。夜里12点前,完成冲凉、扫地、倒垃圾,一旦到了大年初一,这些事情便不能做。而大年初一,除了鞋子,从头到脚的一身都要是新的,以示新年新气象。
1995年的大年初一,广州开始在白鹅潭江面举办春节焰火晚会,一办就是18年,这也成为伍文辉这一代人十分美好的回忆,“那是广州开年第一天很重要的一个节目,很希望广州春节焰火晚会能够恢复”。
至于年俗的传承,伍文辉表示,推动新广州人及年轻人了解这些习俗,需要政府层面去营造场景及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引领大家体验传统习俗。过年期间,可以将公园、餐饮等市民常去的场所布置得更有氛围感、仪式感,让大家在逛、吃中了解年俗、传承年俗。
88岁的西关老街坊
年俗传承需老一辈不断跟年轻人讲述
陈杰禹今年88岁, 1947年随父母来到广州西关定居。除了年轻时在广东紫金县生活了7年 ,其余时间的春节都在广州度过。“小时候,到了年三十晚上,我们一群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在一张红纸写上‘财神’二字,拿去敲邻居的门,喊‘财神到!财神到!你接不接?’大多数人都是接的,然后派给我们一人一份利市,里面有1分钱,能买一盒火柴。”陈伯回忆。
陈伯说,在他还小的时候,年前,母亲会煎好两条鲮鱼放在米缸里,还会煎糕(年糕、萝卜糕)、炸油角用来压年,父亲则会去花市买来一盆年花,多是桃花、水仙、吊钟花这三种。陈伯告诉记者,比荔湾路花市更古早的是多宝路、逢源路花市,比之更早的是十三行杨巷花市。
年事已高的陈伯已很少出门,去年春节的安排是这样的:年前去龙津路菜市场买年花,年初一去女儿家吃饭,年初二他们夫妻俩在酒楼回请亲家,初三赤口日不出门,初四起,作为家族的长辈迎来亲戚们的拜年,初七的人日他们则不会特别张罗。
当炸煎堆油角、煎糕的仪式感,变成去市场购买;亲戚间的互访、拜年,简化为在酒楼摆一桌团年饭;当面派的利市被微信红包替代——陈伯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俗的简化无法避免,但传统不可丢失,“春节是大团圆的日子,这些习俗应该要好好保留。传统的延续,需要我们这一辈人不断跟年轻人讲述过年的故事。”
31岁的民俗摄影师
新春活动应更具备社交属性适合线上传播
广东和福建,同为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深厚的省份,生活在广州的福建人如何看待广州过年的习俗?从2017年就来到广州工作、生活,身为民俗摄影师的静宝,相当有发言权。“广州年俗辐射的公共空间大,整个城市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静宝笑言,来广州之前,她没想到,一棵小小的生菜能在广州这么受欢迎。
初到广州时,静宝对派利市的习俗印象最深刻。“年后复工的时候,我们这些未婚人士组成小分队,去找已婚的同事讨利市,虽然里面才5块10块,凑好多才能有100块,但这个过程一下子稀释掉我们的长假综合征。”静宝说,派利市不是为了给一份大礼,而是送一份祝福。
来广州七八年,静宝大部分时间回老家过春节。回家前,她会去一德路“淘”一些有趣的春联、门旗、灯笼等装扮工位,还会去逛花市,买一些年桔、蝴蝶兰点缀在广州的小家。近几年,静宝选择留在广州过年。静宝说,公园里老夫妻手拉着手赏花、听戏的画面,让她十分触动,“异乡人在广州过年,听起来挺孤单,但其实看到这么多人来到户外一起感受年味、享受生活,让人觉得在广州过年是值得期待的事。”
如何把新春民俗营造得更契合年轻人的口味?她认为,记录和分享也是新春仪式感的重要环节,一定要考虑活动是否具备社交属性,是否适合年轻人线上传播。“感觉一些新春布置、活动有点刻板。”静宝举例说,比如,拍照打卡框在年轻人中已不再流行,年轻人更在意整个公共空间的装饰是否能拍出美美的照片;像雪糕这样的新春文创周边也不够“轻盈”,时下景区盖章这一类互动性强、又有特色的形式更受欢迎;宣传上,我们还可以用“多巴胺”这样时髦的字眼去宣传春节的彩灯,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21岁的新广州人
对广府过年习俗的宣传多加入年轻人的视角
梁灏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大四的学生。广东东莞出生,幼年在佛山求学,之后在广州从初中一路读到了大学,梁灏可以称得上是在广府文化下成长的新新一族。
梁灏回忆,小时候年前回学校打扫卫生时,老师会给他一封利市,里面可能是小额的纸币或免作业奖券,即使没有回来劳动的学生也人人有份,领到老师的利市成为他和同学们对春节的共同期盼。
在他看来,利市代表着一种从未间断的祝福,代表着广州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保留下的人与人之间“讲心不讲金”的情谊绵长。“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不可避免地会对不熟悉的人有隔阂,但一到春节,派利市好像让隔阂消除了。春节期间碰到平时不怎么打照面的邻居,派给我一封利市,我道一句‘恭喜发财’‘利利是是’,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瞬间。”他说。
两封陌生人的利市,让他对今年兔年春节记忆犹新。“一位来自江浙的朋友来广州过年,年初六,我作为地陪带他去沙面的一家酒楼吃饭,人很多,最后我们与一对广州本地的阿叔阿姨拼桌。”梁灏回忆,因为不熟悉菜单,他们向拼桌的阿叔阿姨“取经”,从点菜一直聊到穿衣、游玩,有说有笑中阿叔阿姨掏出了两封利市。“朋友有点惊诧,我赶紧解释,这是广府过年的习俗,利市金额不会很大,只是一个好意头,可以收下。”梁灏说,后来,朋友同他分享道,这封利市让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作为一名“玩转”互联网的新人类,梁灏建议,对广府过年习俗的宣传,可以多加入年轻人的视角。“20、30、40岁的人,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广州。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的年轻达人喜欢发掘城市的美好,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我之前在小红书会发布一些本地生活内容,不少外地年轻人会把这些分享作为广州旅游攻略,这些发布在平台上很受欢迎。我建议,春节可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营销。”他说。
广府年俗
开油镬
年廿四“开油镬”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取其制作过程中噼里啪啦的声音,寓意来年的生活“肥肥润润,红红火火”,又谐音“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开油镬一般会炸蛋散、油角、煎堆,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的说法。
洗邋遢
临近过年,广府地区民间有“年廿八洗邋遢”的传统,即在农历十二月廿八前后进行大扫除,迎接新一年到来。
派利市
“派利市”“逗利市”是广府人过年最有仪式感的习俗之一。利市又称“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之意。人们在“派利市”时,通常会说“利利是是”,在粤语中有“顺顺利利”之意,寓意红包会带来幸运。
派财神
小孩预先写好有“财神”二字的数十张红纸,逐家拍门派财神。当主人家开门时,派者大叫“财-神-到”,主人家把财神接下,然后根据习俗回赠利市。接“财神”者望新年发大财,而派“财神”的少年更是立发小财,皆大欢喜。
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因而在人日这一天早上,广州人要设丰盛的家庭筵席。这天还要吃混合七种带有吉祥寓意的食材制成的“七宝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