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第四场入围城市答辩会顺利结束,第六届广州奖入围城市答辩会顺利收官。历时四天的线上答辩会,面向全球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开放,既是入围案例角逐的竞赛,更是传播全球城市创新经验的课堂。活动中,根据“韧性之城”“民生之城”“智慧之城”“包容之城”四大主题,全球15个入围城市分组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举行闭门会议,投票产生本届5个获奖城市,并在12月7日第六届广州奖颁奖仪式上公布评选结果。
活动期间,不少城市代表及参会嘉宾都对广州奖这一全球城市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给予充分肯定。
本期报道,将为读者盘点答辩会上的精彩项目和评审专家的观点碰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图/广州奖办公室提供
韧性之城:“领导力”让城市更有韧性
11月6日晚,第六届广州奖第一场入围城市答辩会顺利举行。来自中国咸宁、俄罗斯喀山、伊朗德黑兰、南非开普敦4个城市的代表以“韧性之城”为主题进行项目展示。会议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副秘书长、第六届广州奖技术委员会成员科比·布兰德主持。
本场答辩会关注城市如何以创新的手段提高其自身韧性,从而应对各种疫情灾害和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围绕这个主题,城市代表们交流展示了各自城市如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领导力,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建设安全和具有韧性的城市社区。
中国咸宁:
多方合力打造安全“上学路”
学校路口没有红绿灯、人车混行、下雨天满地泥泞……为了补齐当地校园周边的这些市政设施短板,咸宁市提出了一项“政+企+社区”联动的综合解决方案。“项目实施以后,学生步行上学的比例大幅上升,私家车的接送车辆数以及学校周边一公里范围的交通事故宗数也极大降低。”咸宁市常务副市长李丽介绍道。
针对项目具体措施,咸宁市城管委副主任刘琼介绍:“我们给开发商一定的特许经营权,让开发商把他开发的地块拿出一部分用于商业来增加它的商业盈利,同时把道路让出来,使学校附近区域实现人车分离。停车场建起来之后,完全缓解了交通拥堵。同时通过变更特许经营权,活跃了周边的商业氛围。”
俄罗斯喀山:
化“污染地”为“疗养地”
由于附近一家医院的周边环境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喀山市柴科沃耶湖也受到了污染,医院里的人们也缺少可供休养的露天公共场地。为此,喀山市在生态恢复和打造健康生态体系当中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医院附近建设了一个多功能公园,供人们休养、娱乐和放松的同时也保护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对于观众都十分关心公园的管理问题,俄罗斯喀山市政府国际关系处处长卢斯兰·加里亚科米托夫介绍:“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在建设阶段,项目由当地政府财政支出提供资金;在后期的使用当中,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一部分来源于企业。政府和某个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来负责管理。”
伊朗德黑兰:
巧用植物守护城市绿色空间
德黑兰利用剪枝废料和吉式苏木取代化学农药,消灭城市中的害虫,成功减少了有害化学农药的使用及其高昂开销。项目负责人阿斯加·萨勒介绍,该项目的核心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以生态友好的方式来保护城市绿色空间。
阿斯加还介绍道:“我们有充分的植物供应量,配方来源都是在我们绿地空间已有的植物,如果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我们会在绿地空间里面尽可能集中栽种这些树种,实现一树两用。”
南非开普敦:
筑起城市“粮食安全网”
开普敦的粮食系统复杂且管理松散,为保证粮食安全,该市建立了一个新的粮食系统,并将其纳入开普敦的五年发展规划。南非开普敦市风险实业部首席韧性建设官员塔姆辛·法拉格介绍:“项目由一个粮食系统工作组负责落地,该工作组包括内部和外部参与者,旨在利用知识、网络和城市工作来实现粮食安全。”
“在市政管理层面需要作出什么调整,确保这个倡议当中的体系能够运作?”针对该问题,塔姆辛表示,该市组成工作小组,邀请城市代表、省政府、学术界代表等参与协调工作并利用好粮食系统。“这是一个非常透明的系统,能够很好地展示我们在这个计划当中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多方合作,达成我们希望的结果。”
民生之城:
包容治理不让一个人掉队
11月7日晚,在第六届广州奖第二场线上入围城市答辩会上,巴勒斯坦拉姆安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韩国光州、印度宾布里金杰沃德4个城市的代表以“民生之城”为主题进行答辩展示。会议由世界城地组织(UCLG)世界秘书处城市学习组负责人莎拉·霍夫里奇主持。
城市如何才能以创新的方式高效、有效地履行市政核心职能,解决城市问题,保证不让一个人掉队?出席本场答辩会的城市分享了关于增加社会包容性的各种城市创新举措,比如关注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需求、老年人人文关怀等,同时也展示了项目为当地社区带来的变化。
巴勒斯坦拉姆安拉:
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为了让老年人在城市中过上积极、幸福的晚年生活,拉姆安拉市创办了“知识论坛”,为老年人提供进行社交活动的实体空间,同时借助年长者的才能和经验推动各种活动的举办,以创新方式解决老年群体社交孤立问题。
观众对项目未来的规模化提出了疑问,拉姆安拉市代表菲勒特西亚·阿迪波解答道:“项目推广跟我们财政预算相关,我们项目的建筑属于市政府财产,它的搭建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资金资助;此外,项目提供多样课程,其中大部分是免费的,少部分是在可负担的范围内,尽量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公共交通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印度尼西亚,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因此,培养下一代安全、规范使用铁路交通十分重要。为此,雅加达市为儿童制作了火车站识字教育工具包,增强儿童对铁路站点设施的认知。
“我们希望让儿童成为‘小老师’来培养新一代人,让他们有一种更好的公共交通出行思维和‘清洁城市’出行思维。”印尼雅加达交通局道路交通处处长法加尔·努格拉海尼介绍。
韩国光州:
民生关怀“不落下一个市民”
过去,韩国民生关怀制度只为符合年龄和收入条件的人群提供帮助,为了弥补其中的空缺,光州市打造了面向所有弱势群体的社区民生关怀项目。通过大量资金投入以及专门部门的成立,光州市确保其关怀服务“不落下一个市民”。
据光州市关爱政策行动干事金京明、大韩民国光州市国际中心翻译李友敏介绍,项目在服务供应商的选择上十分谨慎。首先,服务供应商需要获得资质认证。在认证过程中,供应商需要提供关于其硬件、软件等能力的相关证明。完成资质认证后,相关部门会对他们进行定期评估,最后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供应商。供应商工作人员上岗前还要完成4个小时的前期培训。对于项目治理,光州则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确保洞、区、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合作,设定计划、共同克服困难来达成目标、共享成就,保证社区服务得以持续下去。
印度宾布里金杰沃德:
厕所运营新模式带来大变化
在宾布里金杰沃德,多个贫民窟的社区厕所存在运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运维效率,该城市项目鼓励当地妇女团体自主运营社区厕所,并为其提供管理培训。当地妇女因此获得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也与社区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所有的这些社区厕所都是跟我们城市的排污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厕所的排污通过城市排污系统来完成。”宾布里金杰沃德市的代表舍喀尔·辛介绍。“我们认为在社区当中有多个群体都积极参与了这一项目,这些群体可以在参与过程中互相赋能,互相帮助。在整个社区当中,男女比例大概是1:1,我们会优先动员社区中的女性。项目积极纳入不同身份的人,让他们一起为社区的公共卫生作出贡献,发出声音。”
智慧之城:科技赋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11月8日晚,第六届广州奖第三场入围城市答辩会顺利举办,主题为“智慧之城”。巴西圣保罗、乌干达坎帕拉、土耳其安塔利亚3个城市的代表围绕城市创新治理过程中的“技术和数字化转型”进行答辩展示。彭博社城市栏目前副总编辑克里斯托弗·斯沃普主持本场答辩。
本场答辩会关注城市如何通过技术和数字化转型赋能社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智能卡片到GIS应用系统,三个城市的案例展现出科技如何为市民带来益处,以及城市管理者如何通过技术应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从而推动针对多种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落地。
巴西圣保罗:
“动动手指”让商贩体面谋生
在巴西圣保罗街头,有许多市民从事着非正规且无保障的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投资开发了一个电子信息系统,简化并加快寻求就业资格的人群获取商业和服务许可证的流程。“这个系统能帮助这些小商户获得合法营生的资格,让他们有尊严、体面地谋生。”圣保罗市政府公共空间规划办公室建筑师玛莉安娜·梅达尼·里波利介绍。
“我们目前已经发放了19000个授权许可证。”玛莉安娜说。在项目设计和推进过程中,该市会邀请小商贩及工会共同研究经营的时间和地点,精准了解小商贩的需求。
乌干达坎帕拉:
污物处理也能轻松“下单”
坎帕拉常住人口为173.8万人,由于周边地区的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白天市内人口可超400万人。该市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非正规住房中,其中只有10%-15%的区域与正规污水处理系统相连。此背景下,应用程序“Weyonje”应运而生。市民可使用手机自行下单排污服务,村卫生队也会使用该程序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贫困市民订购服务。
坎帕拉市首都综合卫生团队创新项目官员马兰加·莫林强调,“技术解决方案首先离不开私营企业,此外,我们还充分调动社区的志愿团队跟社区卫生的小组紧密协作,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厕所坑道的清理工作中来。”
土耳其安塔利亚:
智能卡片让经济“循环”起来
有害的农业包装废弃物会对土壤和饮用水造成污染,严重危害环境和市民健康。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农民可通过定制的智能卡片“环保农民卡”在太阳能自动回收机处完成个人信息识别及农业废弃物的收集。该项目采用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对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作出了贡献。
针对农民参与问题,安塔利亚市政府气候变化与零废弃物部门研究员芙莉亚·坎德米尔解答:“起因是当地农民找到我们,因为他们在处理农药和杀虫剂塑料包装袋时,意识到这对环境有害。我们一起集思广益,基于他们的想法整合了更多参与方。”
包容之城:以人为本实现城市创新
11月9日晚,在主题为“包容之城”的第四场入围城市答辩会上,德国曼海姆、哥伦比亚波哥大、希腊哈兰德里以及墨西哥伊斯塔帕拉帕四城代表参与答辩。伦敦跨学科学院副教授、联合国人居署伙伴大学倡议城市治理中心协调人劳拉·金尼尔主持会议。
本场答辩会聚焦城市如何以系统性创新的方式建设“包容城市”。从公共空间建设到基础设施优化,参加答辩的四座城市都分享了构建包容和谐的社会的创新经验。
哥伦比亚波哥大:
助力女性摆脱“家务困境”
在首都波哥大,400万女性群体当中有120万女性都在从事着无偿的家务劳动,背负家庭重担的女性无暇自顾,往往缺乏经济自主权与追逐梦想的权利。为了提升关爱女性的能力,波哥大市启动了“关爱系统”项目。
“通过重新分配家务劳动、提供家务协助服务、推动男性承担家务劳动等措施,我们将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她们重新获得接受教育、获取收入来源的权利。”波哥大首位女性市长克劳迪娅·洛佩斯介绍。
克劳迪娅进一步阐释:“我们不仅仅是拿出一个公共空间来为这些女性提供公共福祉,给她们提供一个关爱的社区,还通过项目使整个市政公共空间有较好的改善。”
德国曼海姆:
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德国曼海姆市一直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落实到日常治理过程中。自2015年以来,该市一直在积极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展。“在2022年,我们将城市年度自愿地方审查报告作为主要市政管理工具,使各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该市的行动如何响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曼海姆市民主与策略部部长克里斯提安·休伯尔介绍。
对前军事基地的改造便是曼海姆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的一个鲜明例子。通过咨询市民意见,该项目计划将80公顷的场地改造为园景公园和休闲区,作为生物栖息地以及市民活动空间,同时举办一系列活动,以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墨西哥伊斯塔帕拉帕:
城市转型建设“乌托邦”
作为墨西哥城人口最多的城市,伊斯塔帕拉帕市内建有监狱和垃圾场,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不足,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地区不平等问题。为了推动社会和城市转型,当地推出“乌托邦(UTOPIAS)”项目,重建公共空间,并向弱势群体免费提供活动及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减少现有的社会暴力,增进社区的人权和福祉,让不同人群都能在其中受益。”墨西哥伊斯塔帕拉帕市执行市长劳乌·巴索托·卢维安诺说。
希腊哈兰德里:
让老水渠流淌出新活力
在希腊哈兰德里市,拥有一个罗马时代的地下基础设施——哈德良水渠。该市展示的项目旨在对这一古老的水渠进行改造,使之重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中。经过改造,该水渠不仅作为城市地标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被重新用于灌溉,节约了饮用水资源,促进了绿色城市政策的推进。
哈兰德里市城市代表克里斯托斯·吉尔瓦诺波罗斯介绍:“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大型绿色走廊把城市不同空间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步行到哈德良水渠附近。我们也通过改造来传承文化,并把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权还给人民。同时,我们也在项目中叠加其他的环境友好附加价值,比如水渠的水资源再利用。附近的学校在项目改造后,可利用水渠种植植物,用于教育,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了解大自然。”
代表评价:广州奖是一个最佳分享平台
广州奖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答辩会,旨在为城市提供展示创新实践、交流创新经验的机会,从而启发更多城市加强城市治理创新,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落实。
活动期间,不少城市代表及参会嘉宾都对广州奖这一全球城市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给予充分肯定。安塔利亚大都市市政府代表芙莉亚·坎德米尔提到,“广州奖是非常重要的奖项,能够教会人们去关注城市创新,我们不应该受限于国界,而是要通过广州奖去辐射到更多城市,作出新的改变。”
俄罗斯喀山市政府国际关系处处长卢斯兰·加里亚科米托夫评价,“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喀山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的优秀经验和实践,广州奖就是一个最佳的分享平台。”
与会者们表示,希望今后能继续以广州奖为平台,共同分享城市创新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