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生生不息 恭“候”佳音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候鸟数量持续增加 广东迎来美丽观鸟季

王纳、叶卡斯、蒋幸端、曾焕阳、卜瑜

本文字数:4116

市民拿起望远镜仔细观看候鸟的动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摄

4只棉凫从湖面和山间飞过。

燕鸥在河源的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和栖息。

摄影爱好者在“追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美景

  随着天气转凉,10月份开始,广州南沙湿地迎来了大量大白鹭、苍鹭等首批候鸟。10月11日清晨,广东福田-内伶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团队在深圳河口发现21只黑脸琵鹭,这是今年首批到达深圳越冬的黑脸琵鹭。除了湾区城市,河源、韶关、梅州等多地也迎来了候鸟迁徙季节,一些珍稀鸟类频频成为当地“网红”,吸引不少爱鸟人士观察拍摄。由此,广东正式迎来观鸟季,预计今年12月前后将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候鸟资源。据统计,全省历史记录有野生鸟类584种,其中具有迁徙属性鸟类412种,约占七成。候鸟们年复一年在我们的城市间往返栖息,南渡北归。今日广东,飞鸟嬉戏、人鸟同乐,俨然一幅“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态画卷。这,正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样板的生动诠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叶卡斯、蒋幸端、曾焕阳、卜瑜(署名除外)

  现象

  候鸟南迁抵粤 市民户外“追星”

  位于广州最南端的南沙湿地,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作为广州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这里总面积约1万亩,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来此栖息过冬。进入10月,候鸟迁徙高峰期来临,白尾海雕、黑脸琵鹭、白琵鹭、黑翅鸢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候鸟陆续聚集南沙湿地,与市民见面。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统计,到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白尾海雕、黑脸琵鹭(2022年观察达62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包括白琵鹭、普通鵟、黑翅鸢、黑鸢、小鸦鹃、褐翅鸦鹃等,还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等。

  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清澈的湖面上,从北方迁徙而来的一群群燕鸥正翩翩起舞、戏水觅食。它们有的组队从湖面掠过,悠然自得;有的低头嬉戏,丝毫不受外界影响;有的张开美丽的翅膀,自娱自乐。它们嬉戏飞舞,构成了一幅幅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乡村美景。

  据悉,目前全球约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4条路线穿越我国,在我国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候鸟迁徙区。广东省处于东部候鸟迁徙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大量候鸟来粤越冬或迁徙途中停歇休息的季节。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今年首批南迁的候鸟10月已抵粤。它们的“小伙伴”,或正在长途跋涉的路上,或即将整装待发。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大批越冬迁徙的大凤头燕鸥群中,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深圳湾以及福田红树林湿地迎来雁鸭类、鸻鹬类为主的候鸟“先头部队”,通过野外高清摄像机可以见到保护区鱼塘已出现“鸟挤鸟”“排排睡”的热闹场面;广州南沙湿地迎来了大量大白鹭等候鸟……

  记者在深圳湾公园看到,从清晨到日落,数以百计的观鸟爱好者扛着照相机、揣着手机与鸟儿一起打卡合影。漫步在公园滨海栈道上,随时可以看到水鸟在滩涂上觅食,林鸟在绿荫中嬉戏。深圳红树林湿地也迎来今年的南迁候鸟,主要是黑尾塍鹬、红脚鹬、青脚鹬、金斑鸻、泽鹬、黑腹滨鹬等;过境暂歇的水鸟主要有白眉鸭等。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明星候鸟黑脸琵鹭。它们姿态优雅,一身雪白的羽毛强烈地衬托出一张琵琶形的黑嘴巴,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每年10月前后,黑脸琵鹭从辽宁沿海的小岛和朝鲜、韩国出发,越过黄海、渤海湾,穿过中国台湾海峡、闽浙沿海,经过广东海丰,来到深圳度过冬天——这段旅途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海岸线。

  行动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的良好氛围

  随着观鸟季的到来,一条条民间自发保护候鸟的消息也登上了热搜。虽然在观鸟人士看来,这些举措未必能对候鸟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生态自觉,这或许反映出今天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同。生态保护,久久为功,各地人居和谐、万鸟齐飞的景象,正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认知深化和动作落实的最佳证明。

  日前,省林业局印发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力量加强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管护巡护,组织开展清网、清夹活动,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非法交易、非法食用候鸟等陆生野生动物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候鸟迁飞越冬和野生动物物种安全,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的良好氛围。

  在广州南沙湿地,为了迎接候鸟的到来,湿地除了有大片森林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的营地外,还有专门为候鸟开辟的多片水禽觅食浅滩,其中面积最大的过千亩。湿地在浅滩区设置有水位控制设备,该区域水位控制在5~15厘米,适宜水鸟站立。湿地还对浅滩进行鱼虾蚬苗等水产增殖放养,以保障候鸟归来有足够的食源。

  为了给水鸟足够、安全的空间盘旋飞行,深圳将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200米内的楼层限高24米写进了法定图则,还减少玻璃幕墙、减少立面照明、减少景观灯,调低路灯高度,尽量营造暗夜保护区。保护区每年都会定期清理滩涂上的海桑属植物幼苗,避免红树林扩张太快而侵占滩涂,以便给水鸟足够面积的觅食空间。同时,整个深圳湾也已实施禁捕,为候鸟提供最原生态的栖息地。目前,保护区管理局正在编制《鸟类友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地方标准,将进一步为城市推进生态友好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引和保障。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今年10月18日至24日是广东首个湿地保护宣传周,候鸟护飞行动也正式启动,倡导广大市民守护候鸟迁徙通道,齐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家园。

  成效

  鸟儿与生态的“双向奔赴”

  看候鸟翩跹,享生态之美。野生鸟类是环境测评的专家,也是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风向标。广东“大手笔”的护鸟行动,也获得了候鸟们的“高度认可”。越来越多的候鸟不远万里来到广东栖息过冬,为这里的城市环境增添一抹亮色,真正实现了鸟儿与生态的“双向奔赴”。

  10月29日早上,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的赵广胜会长,在广州白云山麓湖公园带领小朋友们做自然观察时,发现了4只棉凫。他第一时间就在广州野鸟群发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引来大批观鸟拍鸟人群争相目睹这些远方来客的芳容。棉凫在我国数量稀少,分布区大部为夏候鸟,极南部为留鸟。此次是2006年后近17年来广州棉凫首次记录。

  近日,中山大学王英永老师带队在丹霞山开展秋季鸟类调查时传来好消息,他们陆续拍到红颈瓣蹼鹬、小灰山椒鸟、褐冠鹃隼、东方大苇莺和鹊鹞五种来丹“新飞客”。随后,丹霞山黑鸢观鸟队队员在保护区内观测并拍摄记录到琵嘴鸭,至此丹霞山鸟类记录已升至280种。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丹霞山壮观的候鸟队伍中,不仅多了一群性格凶猛、爱好“吃肉”的猛禽,还有一些能歌善舞的“艺鸟”,给秋日的丹山碧水增添了许多勃勃生机。第278号褐冠鹃隼和第279号鹊鹞更是身份不凡,它们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是较为凶猛的猛禽。它们能发出凄厉低沉的叫声,拥有尖锐的喙和爪。据介绍,近几年丹霞山观测到的水鸟种类非常多,尤其是稻田湿地食物丰富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非常好的补给站,很多鸟类每年秋天都选择了丹霞山作为迁徙中转站。

  “一个地方生态好不好,鸟是最好的指标!”东莞观鸟协会会长苏敏娜告诉记者,她从2008年开始观鸟,当时东莞记录的大概只有60多种鸟,现在根据观鸟协会统计,全市记录到的鸟种类已经达到了330种。其中谢岗的鸟类监测数据达到168种,占了东莞的一半以上,仅银瓶山森林公园就有128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雀鸟天堂”。今年,观鸟爱好者在东莞市谢岗镇意外发现5只彩鹮,无不印证了这一说法。彩鹮对栖息地要求严格,这是彩鹮在东莞首次被发现。

  每年有近10万候鸟、255种鸟类现身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深圳观鸟协会会长张高峰已经持续观鸟近20年,每年秋天他会来看看哪些鸟儿回来了,春天再来看看哪些鸟儿飞走了。近年来随着像张高峰一样喜欢观鸟的人越来越多,保护候鸟、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也像涟漪一样扩散开去。最让张高峰开心的是,在深圳越冬的候鸟不怕人了,市民可以走到很近的距离观察候鸟,鸟儿已习惯跟人相处了。

  如今,白鹭、鸬鹚、燕鸥等一些候鸟陆续在河源“安寨扎营”,繁衍生息,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成了鸟类栖息天堂。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已为候鸟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和鸟可以和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观鸟指南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一条主要的候鸟路线,广东就在此迁徙路线上,有多处国际重要鸟区。广东的候鸟主要是沿海的水鸟,有雁鸭类、鸻鹬类、鸥类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深圳、海丰、汕头、湛江、珠海、广州等地。途经森林和农田的候鸟有鹀类、鹟类、鸲类等,主要分布在粤北山区、农田等地。

  南沙湿地公园:

  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每年前来越冬的候鸟达10万多只。

  可见鸟类:白鹭、池鹭、黑脸琵鹭、赤颈鸭等。

  观鸟时间:10月到翌年3月。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鸟类达194种,是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

  可见鸟类:苍鹭、绿鹭、黑脸琵鹭、黑翅长脚鹬等。

  观鸟时间:10月到翌年4月

  广东福田-内伶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每年有数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或停歇。

  可见鸟类:普通鸬鹚、苍鹭、黑脸琵鹭等。

  观鸟时间:10月到翌年3月。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最大面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鸟类种类数量位居广东第一。

  可见鸟类:黑脸琵鹭、紫水鸡等。观鸟时间:全年均可。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大湾区观察 A12生生不息 恭“候”佳音 王纳、叶卡斯、蒋幸端、曾焕阳、卜瑜2023-11-10 2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