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进博会汽车秀

披“氢”带“电” 自动驾驶加速

邓莉 周伟力

本文字数:3891

AGC展台,一台以AR技术为消费者透视车身创新材料技术的“汽车”。

小马智行与丰田联合打造的首款纯电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概念车。

基于HTWO广州研发的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中巴北极星。

基于HTWO广州研发的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卡车盛图。

宝马展出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

  在正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上,国外车企巨头再次组团亮相。如宝马、现代、特斯拉、丰田、大众、通用等国际头部车企和博世、AGC、摩比斯等汽车零部件巨头,集中展示了面向未来的最新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车企更是六届均参展的“全勤生”,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驱使着车企在进博会上“争奇斗艳”,今年更纷纷强调“在中国”扎根发展的坚定信心。这些外资车企带来的展品有何过人之处?是否有助于其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新能源赛道中领头狂飙?一起来看看。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激战智能化

  自动驾驶急加速

  在进博会上,“自动驾驶”是各个汽车展台的热词。在中国市场,高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出行正加速拓宽至更具商业潜力的出行场景。

  此次丰田汽车与小马智行联合发布的首款纯电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概念车亮了相,该车型是基于广汽丰田生产的bZ4X纯电车辆平台,搭载小马智行研发的第七代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软硬件系统。

  据悉,这是今年8月小马智行、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三方宣布设立合资公司推进Robotaxi规模化部署后的最新进展,目前三方围绕该Robotaxi车型的造型设计、车辆平台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制造等持续推进,未来,该车型将成为承担起合资公司推动全无人驾驶出行规模化落地任务的首款车型。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快明年在北上广等城市试运行。”

  在消费者越来越在意智能驾驶的当下,这一次特斯拉也加大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声量,展出了“指挥特斯拉电动车的大脑”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电脑。据介绍,它可以利用如同人类大脑一样的特斯拉自研处理芯片,依靠强大的算力和算法,通过摄像头观测到的路面和环境信息,计算和感知驾驶环境并做出决策判断,指挥车辆行驶。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像人类一样,通过不断“学习”优化和提升软件算法,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车辆之外,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电脑还被用在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上。

  梅赛德斯-奔驰的全新长轴距E级车首次亮相,这款车是豪华品牌中首款搭载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的车型,配备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实现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能力。

  零部件商巨头们也集中展示了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材料领军企业日本AGC集团的展台,有着“LiDAR系列”材料产品,据悉能在性能、体积、安全性等方面,带来自动驾驶进一步的数字化升级。而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高折射率玻璃基板”,不仅是AR/MR智能眼镜等信息终端所需的重要技术,也有助于汽车HUD(抬头显示)的效果升级。

  博世也在进博会上宣布其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会在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摩比斯展台上的一款自动驾驶概念车能够让车子实现原地旋转,包括横向行驶、平行停车等,吸引了众人围观。

  如果你觉得国外品牌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落地不如中国品牌快,看完进博会,可能要重新评估下了。

  深耕“可持续”

  氢能纯电齐头并进

  除了智能化,实现绿色可持续是国外车企巨头们的发展重心。此次宝马集团在进博会上,不仅有纯电动车还有插电式混动车型,更有氢燃料电池车,体现了宝马倡导的开放技术路线以及战略性推进未来零排放出行的实践。

  据悉,宝马是德国首个加入“1.5℃控温目标行动”的汽车制造商,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电动化转型。这一次首次展出了氢能车型——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据悉该车在WLTP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可达504公里,储氢罐充满仅需3-4分钟。今年,宝马在多个国家的测试证明氢燃料电池车在不同天气和地理情况下均能有良好表现,更验证了氢能源作为未来电动出行领域重要选择之一的技术可行性。

  不过,要论以“氢”作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位的莫过于现代汽车集团。这一次进博会上现代将展台的核心位置,留给了“所有的排放物仅为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仅有当前全球销量最高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N品牌首款Rolling Lab氢混合动力车型N Vision 74概念车,还有首次亮相进博会的氢燃料电池卡车盛图和氢燃料电池中巴北极星等。

  其中,氢燃料电池卡车盛图、氢燃料电池中巴北极星都是在现代首个海外氢能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研发的。近年来,现代汽车集团持续坚定氢能路线,并认为氢能源是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不过纯电依然是市场的主旋律,现代汽车集团同样是两手准备,也展出了IONIQ纯电专属品牌的IONIQ6车型。同样以多品牌庞大阵容参展的大众品牌,则带来两款纯电ID.家族的新车型。其中全新旗舰轿车——ID.7 VIZZION将于未来几周正式上市,今年内正式交付客户。据悉,作为公司转型的核心以及实现净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纯电ID.家族的成员规模正不断扩大。一汽奥迪也计划在2024年生产基于PPE平台的首款电动车Q6 e-tron。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表示,至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目标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丰田展示氢能技术应用场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伟力)此次进博会,丰田汽车也展示氢能的制造-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技术应用场景。在制氢方面,丰田利用水电解装置制造氢能,面向产品化已经开始实证试验。在运输和储存方面,丰田带来了重量更轻、容量更大的大型商用车用储氢罐以及能够实现更快加氢、更远续航的更换式氢气瓶集成储存模块。在使用方面,丰田汽车展示第二代MIRAI和刚刚在日本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CROWN SEDAN、氢能重卡和150kW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氢燃料发动机车型COROLLA CROSS。

  丰田汽车方面表示,会将氢燃料电池技术进一步运用到公交车、卡车、工程机械、船以及铁道等多个应用领域。

  在没有更好的能源出现之前,“氢”仍然会是车企研发的重点和主要方向。除丰田、宝马、现代,国内汽车集团如广汽、上汽和长安也在布局“氢”能源赛道。

  战略上重视

  坚定扎根中国

  在本届进博会上,六届“全勤生”宝马、现代、特斯拉、大众等不约而同地摆出了“家在中国”的姿态。

  “未来,宝马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中德经贸技术合作,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借进博会契机表示。记者留意到,此次宝马集团在进博会上甚至设置了一个“创新孵化专区”,展示了宝马亚太技术中心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涉及自动驾驶、类脑智能、人机交互设计、智能机器人、新型材料等领域。这么做在于,宝马倡导开放技术路线实现绿色可持续,并尤其注重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9月,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超过60万辆汽车。宝马称,还将持续升级在华研发体系。

  现代汽车集团更称呼自己为中国和进博会的“老朋友”。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品牌事业副总经理印庸壹表示,在现代汽车集团的未来战略中,中国市场将是集团以技术实力驱动未来,全面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集团将坚定持续扎根中国市场,坚定地投资中国的诚意与信心,并将以“HTWO广州”为起点,持续引入全球领先创新产品。

  特斯拉甚至将参展主题定为“入华十年,智造标杆”,展台围绕电动车、工厂、充电、能源等板块,将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10年内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内容动线串联。数字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实现了第200万下线,并已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上海创新研发中心成长为与北美研发中心同等规模的综合型研发中心。近期,上海超级工厂制造的Model 3焕新版已开始在中国、亚太和欧洲多个市场交付。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表示,预计到2030年,汽车市场中大约75%会是新能源车型。基于这一判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以“中国速度”加速创新,深化与中国客户的紧密联系。业内认为,持续六年参展的举动,已代表这些国外品牌在中国发展的坚定信念。

  【观察】

  进博会是跨国车企与汽车零部件巨头展示创新技术实力的角力窗口,也是向中国市场“示好”的重要契机。正因为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中心市场的地位凸显,拥有全球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广阔前景,才能成为跨国车企的“必选项”。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与跨国车企之间的角色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往,中国只是汽车销售重地,如今却是智能化、数字化、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研发基地。实现从单纯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变,甚至跨国企业不得不反向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寻求合作,“反向合资”造车也随之兴起。此次进博会上,跨国车企发出的声音已经在说明这种趋势,宝马、特斯拉、大众、丰田、现代,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与中国的“合作”技术成果。可以说,在智能化、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生活周刊·汽车 A16披“氢”带“电” 自动驾驶加速 邓莉 周伟力2023-11-09 2 2023年1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