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美术·闲情

秀存南国气 奇惬雅人怀

陈运成

本文字数:2296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所绘英德名胜《碧落洞》。

《后会归来联》 书法 范白

   范白编著的《英石志林》

范白所藏英石

范白所藏英石《碧玲珑》

《十竹斋画谱·英石铭》

《范白诗稿》 书法 范白

  近日,“石中之英——范白先生英石藏品展暨《英石志林》一书首发式”在广州市万木草堂举行。展览现场共展出范白先生所藏精品近百枚英石和多幅书画作品,英石玲珑秀削,斗耸嵌空,与其编著的《英石志林》两相观照,玩之不绝,赏之不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英德盛产英石,以“瘦绉漏透”并美太湖、灵璧、昆山,向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自宋代以来,文人雅士品题不绝,但大多散轶各处,世人无法得窥全豹。

  范白,名耀英,别署南山、梦白庐,广东英德人。著有诗集《投石集》《梦白庐诗词》。范白耗时十年编撰成《英石志林》,以英石及英州为线索,广罗自唐宋以降咏英石、英州之诗文辞赋,全面、整体、系统反映这个地区的人文风物及精神面貌。该书共四卷:《形胜编》《山石编》《述记编》《传承编》。将历代吟咏英石之诗文遗珠,广为搜罗拾掇,以重振英石雄风,赓续粤韵风雅。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刘释之谈及该书出版的意义时表示:“一是在整理乡邦文献上居功阙伟;二是填补了关于英石文化全面系统阐述的空白;三是它不仅是一次英石文化史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更是一次英石文化、英州文化在义理上的大彙集、大阐发和大突破。”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吴晓懿认为,英石有着文人所追求的那种灵气,体现在造型独特,以精小为美,也就是赏石所说的瘦、漏、皱、透。英石将生活与文人空间紧密联系起来,置于书房,野趣尽显,一丘一壑,可以产生以小见大,别有洞天的感觉。体现古代文人的闲逸之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与山、与自然界、与人文精神的沟通与共鸣。英石和广东的文化品质有很多相同之处——不以所谓气势来震撼,而是以一种轻巧细腻的美感来体现。

  北京故宫御花园里面还藏有27方英石,能进入皇家园林,英石当之无愧位列四大名石之一。

  吴晓懿认为,范白所著的《英石志林》把诗的意境和英石的鉴赏结合起来。这次在万木草堂举办这个英石展览,把范白个人的独特审美与英石文化融合起来,并在具有传统文化空间的书院展现,体现了文人风骨和情怀。

  文人与英石趣事

  米颠拜石

  北宋书画家米芾,曾任浛洭(今浛洸镇)县尉时,痴迷英石,在当地留下了写英德山水的诗文和墨迹。米芾不仅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人称为“米颠”,而且是他最早提出“瘦、透、漏、皱”英石审美观,为后世所沿用。米芾对当时浛洭所产的英石,珍之如宝。清代《吴绮南风物记》:“米芾所赏之石本出浛洭县地。岭秋深水涸之时,于沙坑中取之,谓之脱沙。”

  苏轼·仇池石

  “仇池石”堪称宋代英石之经典,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被贬到岭南英州(今广东英德市),留下了许多咏石诗文。苏东坡在扬州时,他的表弟送给他两块英石,苏东坡视之为“稀代之宝”,命名为仇池石。当时苏东坡的好友、山水画家王诜想借观——实想攘夺。苏东坡在长诗中记载:仆所藏仇池石,稀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果然,王诜借到仇池石后的确想据为己有。苏东坡只好提出以王诜珍藏的唐代画家韩干的《牧马图》作为交换。此事引起了他们当时朋友圈热议,以诗文争论调侃不休,最后仇池石还是物归原主。

  陆游·砚湖

  宋代诗人陆游在《砚湖并序》中写到“余得英石,数峰环立,其中凹处,可容一龠,因以潴水代砚滴。名之为砚湖”。这块英石能够替代文房器物砚滴,也说明了陆游对它的喜爱。他对英石的鉴赏也颇具心得,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

  黄庭坚与英石

  宋代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中记载:“ 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此石处海外辽远,賈人罕知之,然山谷以谓。象州太守費万金載归,古亦然耳。” 文中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留下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的佳话。

  绉云石

  绉云石是一块英石,与玉玲珑、瑞云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石”。现置于杭州。据传说,此石清初为广东水陆提督吴六奇所有,适其恩师查继佐在粤,见到此石形如云立,嵌空玲珑,心赏之极,并题名“绉云”。后查继佐回到老家浙江海宁,见此石已屹立于屋后百可园中了。原来吴六奇见查甚爱此石,命部下用巨艇运至海宁。

  天一阁防潮秘笈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防潮的独门秘笈就是“英石”,“芸草辟蠹,英石防潮”这一旧传藏书方法,至今依然沿用。

  伍崇曜·还石轩

  据宣统《县志·古迹》记载:在小港的是岸寺有英石高四尺许。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寺僧焕华舁赠南海伍崇曜,植之粤雅堂。二十七年移还寺中,于石旁筑小轩榜以兹名,并属谭莹为文以纪其事。

  大意是,寺庙的僧人把一块英石赠送给十三行富商伍崇曜,放置在粤雅堂,后来伍崇曜又把石头还回寺庙,并在石头旁建还石轩记录这件事情。是岸寺故址在今天海珠区云桂大街一带。谭莹撰《还石轩记》文采飞扬地赞赏了这块英石:是岸寺石,润比太湖,清于灵璧。辨英州之所产,属古刹于何年?

  伍崇曜的粤雅堂与潘仕成的海山仙馆、孔广陶的岳雪楼(三十三万卷楼)、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并称“粤省四家”藏书楼。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美术·闲情 A6秀存南国气 奇惬雅人怀 陈运成2023-11-05 2 2023年1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