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周婉琪 杨敏 黄维
近日,广东省体育局牵头拟制了《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此举,意味着广东将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路径问题,标志着深化体教融合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到底什么是学校体育教练员?这个岗位对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退役运动员出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什么影响?
学校体育教练员有何“门槛”?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在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就是“体育老师”,而在专业或职业运动队从事训练工作的人就是“教练员”。那么,“学校体育教练员”是个什么岗位?
学校体育教练员,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部门各级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员,按照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不同于学校体育老师,学校体育教练员并不一定需要教师资格证,衡量其执教水平的是教练员职称体系;也不同于体育系统的教练,学校体育教练员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学校,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
从这份《征求意见稿》来看,首先是再次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关于在学校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的相关规定,不仅是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也是要厚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体育教练员的职责——主要承担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体能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选育工作,承担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运动损伤防护康复等知识技能传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选拔输送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以及指导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同时,虽然体育教练员并不需要教师资格证,但却有明确的学历及专业条件等资质要求。
此外,在实施保障方面,《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岗位聘用方式”及“保障措施”,提升了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甚至意识到存在难点,所以要求各级机构编制、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育等部门要充分调动资源,凝聚共识,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突破部门壁垒,化解困难矛盾,确保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落实到位。
学校体育教练员有何作用?
广州市的足球和羽毛球这两个传统优势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大量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近年,这两个项目在选派教练员进学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20年,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市足球协会签订购买服务合同。从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委托广州市足协选派50名持D级证书以上精英教练员进驻全市11个区的50所中小学,并以进驻学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校园足球指导和训练。
足球精英指导员进校后,愿意接受足球教育和参与训练的人数直线上升。以南沙小学为例,在项目未开展前,学校参与足球人口不足10人,目前参与足球训练人数高达100多人,接受足球教育的学生达200多人,还积极带动了周边学校的足球氛围和联动周边学校进行足球比赛活动交流。
精英指导员进驻的学校,在校园足球竞技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每年均有超过100名球员进入广州市足协各级梯队,部分优秀球员甚至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乃至入选各级青少年国字号球队。其中,广州市第一一七中学的初中男子队在2023年第二届全国中青赛初中年龄段(U15)组打进8强,是8强中唯一非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的代表队,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典范。
假如这些体育专业人才能成为一名学校体育教练员,从长期来看,就能保障学校在足球项目上的稳定发展。
广州市羽毛球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走出9位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为国家队源源不断输送优秀运动员。
在今年7月的冠军进校园暨羽毛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校园推广活动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建设六马路小学体育老师吴家维。他来自广州市羽毛球队,退役后成为体育老师。目前建设六马路小学校队一共有32人,兴趣班超过50人。队员参加省市比赛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学正是广州第9位羽毛球世界冠军梁伟铿的母校,吴家维当年就指导过梁伟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队的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更偏向进入小学或中学任教。让他们更青睐中小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编制相对容易解决,另一方面是学历要求相对较低。假如《征求意见稿》能落实,这些高水平退役的羽毛球运动员进入各级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员的空间将更广阔。
资质需求经费成为关注焦点
《征求意见稿》从今年4月开始已征求过4轮意见,而进入司法厅合法性审查流程时,还可能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对具体条款作进一步的调整。
目前,不少公众继续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例如,退役运动员提出“小学体育教练员是否可以专业不对口”“是否能优先考虑退役运动员”。又例如,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人士提出“对体育教练员获得的运动员等级不宜设置太高”“对体育教练员的职称评定不宜设置太高”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文件还在征求意见中,但部分试点城市已迈开步伐。深圳市连续两年由教育局牵头公开招聘市、区公办中小学体育教练员,都是财政核拨经费;中山市则由学校或镇、街道、区为主体公开招聘体育教练员,两个城市都是按体育项目来招,但对学历、学位、专业、年龄等要求不同。
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校长——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陈传飞表示,相关文件对体育特色学校、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是利好。毕竟完全依托现有体育老师的资源,只能满足基础体育教学,想在竞技层面往上走就力不从心,特别是射击、击剑等,比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等基础项目要求高。“体育教练员的岗位的确是有必要的,对体育拔尖人才培养也有直接帮助。”陈传飞说。
陈传飞还提到了“专业对口”的问题,坦言岗位条件的设置的确还需更合理,例如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很多都不是体育类专业毕业。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聘请体育教练员的首要前提当然是学校有需要,通过“购买服务”做特色体育项目培训不少学校都在做,但需要学校有充足经费;而“走”教育局的行政“路径”,不仅有政策,还有财政支持。他认为其实还可以走“第三条路”,例如可以由市、区教研中心统筹招聘,一位体育教练员可以同时满足几所学校的需求,确保每周完成足够的课时,令岗位价值最大化。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周育钦指出,解决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问题光有文件却没有配套的财政支持还是行不通的,例如一般学校目前都是1比19的师生比例,但这样的师资配置并不够用,如果不增加还要调整编制的话,那自然是不行的。当然,周育钦认为体育教练员岗位是应该特色特办,多种模式并存。除了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也可以在财政上予以支持,长期定点派驻教练员,学校不增加负担的同时能拥有高水平教练才是正解。
“新政”普遍利好体育类毕业生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就读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利好消息,准毕业生们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完成体育课程及课后服务的目标仅靠体育教师是很难维系下去的。”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23级体育教学专业篮球方向的学生张源说,“体育教练员大多数都是高水平运动员,专业人做专业事,能保证学生接收到的都是标准且规范的训练。”
张源认为,对运动训练专业和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就业的路子更宽了。“有了体育教练员这一岗位,很多这些专业的学生会重新回归校园。”
广州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学篮球专项研究生李冠燊目前正在一所小学实习。“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每周有四天早上和两天的下午带篮球队训练,一周还要上17节体育课。他是一个很优秀且有经验的教练,整个年级的孩子的身体素质抽测都是100%优良,但我觉得学校篮球队的成绩和训练质量很难提升。”他说。
李冠燊说:“体育教师精力有限,而且学校教师时常有跨项带训练队的情况,教师对于非本专项的理解可能相对浅显,一些示范动作和术语不够专业,我认为这对于学生训练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增设学校体育教练员的岗位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开展肯定很有帮助。新政策如果落地,对就读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他们的就业方向就更加精准。学生能够在享受高质量的体育课堂的同时,课后参与训练的学生也能高效地参与更专业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