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汽车是被电气化最后定义的一个最困难的领域,而且不是新兴行业。”在刚举办的2023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如是说。进入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AI大模型、高通8295芯片和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文心一言、高阶智驾ROBO Drive Max……这些硬核软硬件都齐聚在了一款车身上,一下子带火了“汽车机器人”的概念,它就是百度与吉利合作的极越01。不过,若说这款车就是“汽车机器人”,还言之过早。它出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了智能车向“机器人”加速演变的重要趋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馨
技能进阶1:会学习成长的“类人级”对话
很多人对机器人的初步认知是,它们是可以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设备”,譬如生产车间的机械手、可以采摘蔬菜果实的自动设备等。但人们对汽车若要进阶为“机器人”范畴,一般认为应该具备一定思维能力。正如最新车型极越01所展示的,它可以“学习”。尤其该车在“文心一言”大模型的赋能下,语音AI能够根据车主的日常对话,积累“词汇”和被训练,实现更高的交互效率。同时,高通8295芯片,也进一步提升了车辆智能化的上限,呈现出“最接近人与人自然交流”的智舱语音交互能力,智能座舱也拥有了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诸多能力,厂家甚至介绍说它还能解奥数题。
如此强悍的语言交互能力,背后是高算力的支持。高通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8295芯片在极越01上出现,并首次完全启用双NPU(60TOPS),这是当下市面上主流芯片算力的8倍左右。
此外,以文心一言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上车”,赋能车机“智商”达到新高度,不仅能覆盖车内车外、四路同说、连续对话等复杂场景,还可融合语音、手势、视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实现全域全离线语音。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语音识别速度快至500ms,就连车外语音控车/泊车已经成为现实,再也不用对着手机APP一通盲操作。而且AI语音非常“认主”,在车外语音召唤时,也不会随便听从其他陌生人的指令。
技能进阶2:无需眼睛的“老司机”
激光雷达被誉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在当前移动机器人和智能网联汽车等车辆自动驾驶辅助场景中应用普遍。不过,在向更高阶智能驾驶普及过程中,“轻地图,重感知”技术加速应用,城市NOA开城速度也陡然提升,昂贵的激光雷达开始被部分车企“抛弃”。
特斯拉就是坚定的激光雷达“弃用者”,并率先在业内提出BEV与自动驾驶软件算法FSD结合,替代了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这套引以为傲的“纯视觉方案”,陆续有车企跟进实践。
极越01就是第二个落地的代表,成为国内首款依靠“纯视觉”感知算法,“全程0接管”跑通中国复杂城市道路的智能汽车。在它身上,搭载的是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AI算力高达508 TOPS,纯视觉感知架构拥有11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总计28个智驾传感器。
记者观察
但凡看过《变形金刚》《霹雳游侠》等电影的人,都会期待汽车是一台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说话的人工智能机器。它不仅知识渊博,能为主人排忧解难,而且幽默、毒舌,能跟主人拌嘴。人们则可以从汽车氛围灯等发光体的变化,感受到“汽车机器人”的各种情绪。
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认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机器人化”,具备和用户通过语音自然交流、高阶智能驾驶自由移动、自我成长三种能力。所以从极越01上可以看到,在AI技术的驱动下,汽车机器人可接管驾驶权的时代正快速到来。前些年,我们仍在纠结语音交互不够流畅,指令单一。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高算力、大模型、AI的落地,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汽车机器人的时代,正一点一滴发生嬗变,并有望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