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畅)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市政府关于深圳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专项工作报告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满意度测评。依托“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深圳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获广东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
根据报告,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从2009年的104.3平方公里动态下降到2022年的62.38平方公里,2022年全市水土保持率为97%。
深圳市全市开发强度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开发建设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近三年纳入水土保持监管的生产建设项目均在1800宗以上,年均动土方量在8000万立方米以上。为维持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平衡和稳定,深圳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打造联防联治新模式。2020年,深圳市在全国首创生产建设项目“红、黄、绿”分级监管模式,实现水土保持监管的“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水土保持工作已纳入全市住房建设工程、水务工程和交通工程合同范本,融入各项工程日常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今年8月,针对某公司项目施工造成“黄泥水”排入沙福河,深圳市通过公益诉讼要求该公司投入10万元用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替代修复工作,这是深圳市水务领域首宗生态损害赔偿案。
深圳还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能。今年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正式建成使用,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事前审批、事中监督检查和事后设施验收的全过程线上办理。通过监控视频监管全市590多个水土流失高发部位,实现隐患提前发现,提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