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活动形式。广州市文明办举办“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以来,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制度,并以项目征集、评选、扶持的方式,挖掘、打造出一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近两年来,征集到230多个申报项目,经过严格论证评选,共扶持了16个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在200多个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服务领域涵盖特群关爱、理论宣讲、智慧助老、助学支教、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医疗健康8个领域,先后服务群众13万多人次。
作为“种志计划”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获扶持项目,“蓝态AED急救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积极为社区居民及大中小学生开展急救技能普及,“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近两年,“蓝态AED急救行动”开展公益培训455场,受训人数达2.4万人,捐赠 660台AED设备,实现了全市各高校、公园、地铁、各救助站以及176个镇街AED全覆盖,并且及时挽救了18位患者生命,点亮生命大爱之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背景:我国AED配比量低于国际标准水平
今年4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专家组织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97.1人/10万,相当于平均每天约37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病人早期 85%~90%是室颤引发的,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尽早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及时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目前我国AED配比量不足2台/10万人,远低于100 台~200台/10万人的国际标准水平,总体配置率极低。民众接受急救技能的培训比例也仅为1%,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
广州在行动:“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为支持加快广东省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蓝态公益基金于2021年新增重点公益项目—蓝态AED急救行动。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自 2021年3月开始,蓝态AED急救行动分别为校园、社区、公园景点、公共交通场所、体育场馆、机关单位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AED 捐赠,同时为接收单位开展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公益培训,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急救理念。并协助接收单位建设内部志愿团队,将生命急救普及常态化。
景区与大学内配置AED有效拯救生命
2021年12月22日早晨7时许,白云山景区内上演了一场生死急救。一名老年游客突然晕倒,正在晨跑的白云山派出所刘耀柏警官恰好路过。在初步判断老人已停止呼吸心跳后,刘警官马上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白云山鸣春谷巡逻保安副队长樊诚也迅速取来景区配备在不远处茗园路口的AED除颤器,其他保安队员对现场进行围蔽,与死神的较量火速展开。
经过及时专业的按压、除颤,几分钟后老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随后被120救护车接走做进一步治疗。由于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抓住了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老人得以在死亡线上被成功挽救。
2022年1月8日上午11时许,一名中年老师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场跑完400米后,突然晕倒在地。此时,校医院的两名医生正在田径场旁边的羽毛球馆参加比赛,教师家属赶忙跑到羽毛球馆寻求帮助。医生赶到田径场后,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也无呼吸脉搏,便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取出附近预备的AED除颤器,按操作流程给予电击,除颤后继续胸外按压。急救流程循环实施,经过13分钟的施救,患者逐渐恢复呼吸和脉搏。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便将患者送往医院。
“普及AED和急救培训实在太有必要了!”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工业大学的AED除颤器由蓝态公益基金会捐赠,其中体育部安装了4台,校医室医生出诊时也会携带AED除颤器。这是学校首次使用AED除颤器,便成功挽回一条生命。
广州地铁配置AED近半年连救两命
2023年4月6日下午,广州地铁昌岗站,一名年约70多岁的男乘客突然在站内晕倒。该乘客妻子表示,丈夫有心脏病史,原计划去医院复诊,不曾想在地铁上突发不适。地铁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抢救,在用站内配备的AED为乘客进行一次除颤后,乘客虽恢复了自主呼吸,但心跳和脉搏仍然微弱,面对工作人员的呼唤还是没有反应。于是在场的四名工作人员便交替接力为乘客进行心肺复苏,直至120医护人员赶到。
当天送院后,该乘客确诊为急性心梗,并成功开展了手术,目前身体状况已好转。
2023年10月9日7:45,增城广场地铁站,安检员朱润姣突然发现一名男乘客晕倒在安检点旁的通道上,她立即上前查看并将情况报告车控室。值班站长杨灶宾接报后快速赶到现场,观察男乘客胸廓起伏,初步判断男乘客无意识、无自主呼吸,需要立即实施紧急救护。“乘客无反应,判断需急救,拨打120!”用对讲机呼叫车控室后,杨灶宾立即就地对男乘客开展心肺复苏。随后站内其他工作人员加入,轮流接力,通过AED除颤,为患者争取到了一线生机。当天下午,车站向医院和乘客家属了解到,男乘客已恢复意识,还在医院观察治疗。乘客家属十分感谢车站工作人员的及时施救,并点赞车站专业的应急救护技能和高效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