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民企融资如何破“三难”

贾政、王楚涵、申卉、徐雯雯、方晴

本文字数:4679

宁波国际金融中心建筑群

广州国际金融城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金融中心

  广州“民营经济20条”如何落在实处④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流动的血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再提“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广州“民营经济20条”也将“进一步鼓励银行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等具体措施写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计划书中。

  政策不断加持,民营企业深受鼓舞,广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举措正在落地。但记者走访注意到,企业融资抵押门槛高、银行青睐向央企国企放贷、民企股权融资难等具体问题,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今天,广州“民营经济20条”如何落在实处系列报道第4篇,聚焦企业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探讨政府该如何更有效作为,金融机构又该怎样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输血”,进一步破解抵押难、贷款难、股权融资难三大难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王楚涵、申卉、徐雯雯、方晴

  一难

  中小企业怎样迈过抵押“高门槛”?

  说起融资难,不少民营企业家都异口同声地提到“抵押难”。

  “几年前,企业现金流出现短暂紧张时,仍然需要创业者用房产抵押才能贷款渡过难关。”一家已在行业做到全国前三的广州科技企业创始人告诉记者。另一家已经上市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负责人也有此感慨,“我们这些年虽然在行业拿到了不少‘国’字头的荣誉,但其实此前贷款时也面临类似问题。银行那边一面说,‘是的,你们载誉累累,发展潜力巨大。’一面仍然要求创始人拿出房产抵押才能贷款。”

  被担保抵押卡住脖子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包括广州在内的大城市,不动产抵押,特别是房产抵押,仍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首要考虑条件。

  如何打破“唯抵押论”的思维,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支持呢?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文件中,“信用”成为频繁被提及的破局关键词。广州“民营经济20条”中,也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广州‘信易贷’平台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功能”。所谓“信易贷”平台,指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企业可以凭信用贷款。据介绍,2020年5月建设上线的广州“信易贷”平台,已累计注册企业近70万家,促成融资放款近2000亿元,实现“用信用换贷款”。

  在用“信用”做抵押之外,还有哪些“看不见的资产”能够为抵押难“解渴”?我们不妨看看江浙的探索。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质还是在于银行对这个企业不了解,才会觉得风险很高。所以,如果银行能够利用公共的数据了解企业的话,风险就变得更加可控了。”苏州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屠立峰认为。

  当前,苏州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其中一项重要创新就是公共数据对银行的开放。屠立峰表示:“公共数据开放让银行能够收集到足够的企业经营数据,包括公共数据、市场监管数据,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范的信息采集与使用,持续推进的金融领域应用,实实在在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效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苏州市小微企业融资余额、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从实验区设立时的不足1万亿元和不足6%,提高至1.75万亿元和26%。

  在宁波,德洲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已经用“数据”贷了7000万元。“以前,只知道专利、商标可以作为质押物获取银行贷款,想不到数据资产也能融资。”宁波德洲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凭借“芯片Substrate折弯展开数据”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企业从鄞州银行钟公庙支行获得7000万元贷款。据介绍,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企业数据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的一种融资方式,也是数据资产化的全新探索。

  除了数据,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以“亩均论英雄”的宁波,良好的“亩均效益”也能成为银行贷款授信的依据。不久前,宁波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正是凭借良好的“亩均效益”,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240万元,贷款年利率3.00%,担保费率9折优惠。据介绍,“亩均保”主要面向纳入宁波市制造业亩均效益评价主体的中小微企业、自然人及其他组织,主要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贸易融资授信使用方式,单户授信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二难

  金融机构能否提供更多金融活水?

  “融资贷款总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类似的论调,不时出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口中。广州一家科技企业创始人仍然记得企业刚起步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的举步维艰。如今企业已实现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较强,银行和投资机构不断主动送钱上门。“但其实,我们更希望银行能够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帮上一把。”

  中小企业、不确定性强的初创企业,门前则乏人问津。对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放的贷款,银行间反而竞争激烈。一边是初创企业急需“雪中炭”,一边是大企业能够挑选金融机构贷款,这种金融市场的不平衡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原因。

  银行每年也是背着考核任务。而且银行是用客户的存款资金发放贷款,所以安全性是银行格外关注的指标。中小型民营企业不确定性强,风险高,相对而言,银行肯定更愿意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民调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金融信贷对民企的壁垒还没破除。今年一季度大幅增长的融资主要流向国企,流向民企的极少。例如在债券融资上不同性质企业存在显著分化,一季度信用债资金流向国企的比例高达95%,民企占比仅为3%,而且还净流出138亿元。

  “现在很多银行也设置了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部门,但是动力和积极性不足。如果考核方式不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贷款业务‘挑肥拣瘦’的现实。”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凯认为,改变银行体系的考核方式,是激发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方式。

  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魏玉祺同样认为机制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卡脖子的问题。他建议,金融机构要完善第三方尽调评估机制、建立容错机制。

  “所谓尽调评估机制,就是完善第三方尽调,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融资进行可行性尽调,包括融资额度、偿还能力、退出机制等各方面。有了这份尽调,从客观方面来讲,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人、财、物实力和偿贷能力就有了一个参考。”魏玉祺表示,另一方面,尽调评估也相当于有了一个容错机制,如果投资失误了、方向错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分担风险。

  三难

  民营企业上市路如何走得更顺畅?

  “短期靠信贷,长期靠股权”!除信贷外,股权是民企融资的重要力量。

  “去年上市募集了数亿元资金,运作资金更充沛,今年上半年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广州一家已上市的科技型民企负责人喜笑颜开地说。不过他也注意到,身边不少广州民企对于上市的意愿较为强烈,但由于自身业务情况、政策要求等,还在谋划阶段;此外,不少尚未上市的广州民企,还在等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民企上市前,私募股权投资是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而广州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还大有潜力可挖。上述负责人回忆,在上市前,企业前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拉资金都是找身边的私人老板、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找私募股权机构时经常“碰壁”。直至十年后,企业规模壮大、有了拳头产品,尤其是踩对了科技智能这一赛道,便陆续有私募股权机构“登门”,首期融资到了数千万元。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指出,从民企更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民企而言,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

  “此外,冷门赛道的民企难获私募股权融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部分民企尚未遇到专业细分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广州需不断发展壮大本地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形成浓厚的投资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细分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关注民企、投资民企。”刘金山认为。

  对于未上市的成长性民企而言,如何增强投资氛围,让股权融资渠道更顺畅?在广州,于今年年初成立的总规模2000亿元的母基金(包括规模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母基金和规模500亿元的广州创投母基金)已有阶段性成效,9月19日的2023广州产业母基金大会上首批部分合作落地签约,签约总规模超400亿元,两大基金分别发挥“以投促引、以投促产”功能,和“以投促创”作用,联合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

  其他城市当前也不断落子,在上海,通过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增加对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还建立上海市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市区联动、相互衔接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体系。在合肥,以“科创+产业+资本”为脉络,打造了以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矩阵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探索新经济时代股权投资升级新方式。在深圳,形成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国有资本格局,通过纾困上市公司实现产业精准导入,并依托区域内优质园区载体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立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落地企业提质升级,实现创投基金的落户。

  记者手记

  企业要拿出真本领和“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

  虽然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从近期频繁出台的政策中,记者还是看到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决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要求,切实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那么在政策支持不断加码、金融机构陆续推出更多信贷产品的同时,解决民企融资难题,还缺了什么?在江浙走访期间,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更需要民营企业磨炼出真本领,拿得出真本领。

  宁波的“亩均保”,看重的是企业的突出的亩均效益产值;温州的“科创指数”融资模式,看重的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苏州的“数商贷”则给予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虽然新的金融产品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要求授信企业有实打实的“干货”,这背后正是民营企业不断尝试、创新、突破的成果。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发轫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四千精神”,其实是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一脉相承的秉性。广州民营企业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最早、最快、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务实求真、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是广州飞速发展的宝贵财富。现阶段,也更需要民营企业迸发出“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拿出更多拳头产品、核心技术,更主动地利用金融工具,撬动企业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A5民企融资如何破“三难” 贾政、王楚涵、申卉、徐雯雯、方晴2023-10-12 2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