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甘彬、张蓝溪)当局部晚期肺癌病灶无法手术切除,那么放化疗+巩固免疫治疗将是标准方案,而其中约两成患者通过单纯放化疗就能达到治愈,如何把他们找出来?答案终于揭晓!
北京时间10月9日深夜,国际医学顶刊杂志《癌症细胞》(Cancer Cell,IF:50.3)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国际著名肿瘤学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带领团队,揭示了血液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变化特征及应用价值,准确有效找出放疗早期MRD清零者,证实在放化疗结束后一直保持MRD阴性,2年不复发概率高达88.4%!
这一成果若在临床推广应用,将让持续MRD阴性患者或许无须长期免疫治疗,有机会避免过度治疗而产生的费用与副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85%,根据我国2018年版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数据显示,肺癌患者在诊断时30%-35%是局部晚期,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选择题是“切,还是不切”,而事实上,相比手术,根治性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近年研究的进展是,对比单纯放化疗,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治疗将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提高了14%,减少近50%的肿瘤复发风险,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模式。
可是,新的治疗模式也带来新的问题:医学研究证实,19%患者经放化疗已达到治愈,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本次发表成果第一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潘燚介绍,现有的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无法找到放化疗治愈的患者,即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并不等于长生存,“治愈者‘混’在人群里,这成为临床治疗一大困扰”,她说,急需解决精准筛选患者的难题。
其实自2019年起,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就在吴一龙教授带领下,重点攻关精准筛选患者,设计早中期手术、局晚期放化疗、晚期系统治疗的肺癌MRD“三部曲”研究,建立起ctDNA-MRD检测技术。
MRD(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即分子残留病灶,通过外周血进行高深度基因检测时发现其中癌来源的突变分子信号。这也可以理解为对肿瘤释放到血液的非常微小DNA片断的“极限寻找”。
2022年5月,该肺癌MRD研究“三部曲”的第一项重磅成果发表于医学顶刊《癌症发现》,提出了早中期术后动态外周血ctDNA-MRD检测“阴性≈治愈”,首次定义了肺癌术后潜在治愈人群。
这次是肺癌MRD研究第二项重磅成果发表,再次成为文章第一作者的省肺癌研究所张嘉涛医生介绍,MRD检测“再发威”,以最快速度找到化放疗后无肿瘤残留患者,“科学研究就是回答问题”,他说,如今找到答案,解决难题,很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