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把某小学“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其中包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引发家长热议。(10月9日新华网)
认真看完“八个技能”,笔者三叹“不容易”。
一叹该校孩子不容易。小学阶段,满打满算不过6年时间,学完那么多正课,还要掌握八项技能,而且,每一项技能都不简单。就拿争议最大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来说吧,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别说是十来岁的孩子,就算是念完大学的成年人,如果没有专门训练,恐怕也办不到吧?
二叹该校家长不容易。众所周知,在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家长既是“缓冲地带”,往往也是“前沿地带”,学校把压力给了学生,学生把压力分解给父母。要让孩子娴熟掌握两项运动、写一手漂亮的字、演奏一种以上的乐器、读完200本课外书……哪一样不需要家长劳心劳力?
三叹该小学不容易。学生和家长有压力,学校一样有压力。学校压力来自哪?特色。正如该校工作人员所言,“八个技能,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如果办学没特色,名校“泯然众人矣”,无法向上向下、向别人向自己、向过去向未来交差。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只不过是执行端而已。
特色办学没有问题,素质教育就是要提倡百花齐放,培养多方面人才、人才的多方面素养,问题在于,无论什么教育都要以学生为本,这是教育之荦荦大者。八个技能也好,十个技能也好,只要是倡导性、鼓励性的,让学生和家长根据兴趣爱好和现实条件自主选择,校方提供培养渠道和教育资源,那就没有问题。若是偏向于硬性的规定,就必须考虑:第一,是否“超纲”?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相应的规定,务必遵守。第二,是否科学?包含两层意义,规定是否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是否符合小学生身心智能发育特点?这一切学校自然有答案,笔者不敢妄下结论,只是希望别出现借“特色”之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现象。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