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评论

淄博“退烧”背后的思考

庹亚男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过去半年,“淄博烧烤”爆火出圈,进淄赶“烤”热度空前。但近期,有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虽值中秋国庆长假,淄博烧烤“万人空巷”的盛况却再难重现,五一前后的火爆已难寻觅。(10月1日红星新闻)

  如果说,偶然爆火是意料之外,那么回归常态,则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网红经济终将回归常态。今年3月,进淄赶“烤”成打卡热门,“淄博烧烤”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网红,产生了巨大的客流红利和流量效益。官方数据显示,今年3月,淄博站每日抵达的乘客为2万人次,随后人数一度激增到5万人次。2023年上半年,淄博GDP为2295.4亿元,同比增长5.3%。但网红经济的一大特性,便是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淄博烧烤从迅速升温到热得发紫再到渐渐退烧,符合网红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消费式旅游边际效应逐步递减。简单来说,消费式旅游就是以产品吸引消费者,带动旅游发展,受旅行成本的影响较大。报道显示,淄博临淄大院高峰时期一天涌入2万至3万人,但进入9月,大院游客退潮,基本回到正常状态。显然,进淄赶“烤”符合消费式旅游的特点,当食客通过一次旅游满足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后,“回购”的欲望和动力就会渐渐消失。

  由此可见,网红经济有其特性,市场调节也有周期性规律,淄博承接住了网红效应,完成了“一夜爆红”的质的飞跃,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如今流量褪去、回归常态,属自然更迭,不足为奇;网上众说纷纭、唱衰淄博,更是大可不必。然而,淄博“退烧”却将一个待解的命题再次抛诸人前,即如何为流量经济谋划更多出路。

  事实上,网红景点爆火转冷并非孤例。从西安大唐不夜城,到山东曹县,再到四川理塘,这些景点都曾搭乘“流量快车”,受益于网红效应,在极短时间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如何把这些偶然到来的流量转化为当地长久的“留量”,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了这些地区共同的难题。比如,可以提升政策服务水平进行市场干预,也可以打造品牌项目开展借势营销……总而言之,爆火遇冷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倒逼我们一边探究、一边思考、一边总结,为流量经济谋划更多出路。这既是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的命题,也是舆论喧哗之后应该奔赴的方向。    (庹亚男)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6淄博“退烧”背后的思考 庹亚男2023-10-03 2 2023年10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