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评论

让困于杂务的教师回归主业

庹亚男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近期,多地陆续发文,对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作出具体规定,引发关注。

  多地相继行动给中小学教师减负,让教师从不必要的非教学任务里解脱出来,师者欣喜,闻者点赞!

  近年来,部分地方中小学教师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既有巡检评比、台账报送等检查任务,也有代收费、点赞投票、招商引资等各种“杂务”。其中,一些本应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部门完成的工作,却异化成“进课堂”的要求,干扰教育教学秩序,加重教师额外负担,甚至影响学生情绪、引发家校矛盾。

  事实上,把教师困在非教学任务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行为,背后是形式主义和“懒政”式管理在作祟。就拿“教师被要求点赞、评论、转发”来说,部分学校让教师关注各类公众号和平台,参与各种点赞、转发、打卡等,有的学校还将这些要素纳入教师评价考核的指标。还有的学校在暑假期间开展防溺水工作,让教师承担巡检任务。这看起来是学校数字化、全面化管理的一部分,表面上也有利于督促教师加强学习、监督学生,但实际上却模糊了教育者与监护者的职责,将行政工作与管理压力转嫁给一线教师,做法值得商榷。

  其实,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然而直至当前,仍有部分中小学教师反映非教学任务沉重,这说明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动相关工作上不扎实,在落实上未尽心。将中小学教师从非教学类工作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并非一方心声,而是众望所归。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教师属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边关联千家万户,一边关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因此,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让他们潜心传道授业解惑,意义重大。

  一方面,要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细化教师减负清单的内容,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则要在监管上提升层级。由相关督导部门牵头,设立投诉专线,增设网络投诉渠道,定期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相关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和学校予以问责。           (庹亚男)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6让困于杂务的教师回归主业 庹亚男2023-09-30 2 2023年09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