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截至今年8月,广州荔湾已完成覆盖全区19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诊疗平台搭建。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提高社区诊断优先级,实现平诊心电图15分钟内给社区发回诊断报告。有媒体实地探访发现,居民最快3分钟就能拿到检测报告,实时连线获得远程诊疗。
相较于急性、突发病症,慢性病细碎的治疗过程是一场“持久战”。长期的病痛折磨、定期复查、挂号开药,面对这些周而复始的循环,不少年轻人都为此劳心劳力,更何况是久病之下的中老年人。在此背景下,家门口的社卫中心通过远程诊疗与大型医院形成连接,在几分钟内完成慢性病复查诊断。“一次搞掂”“简单方便”……提到远程诊疗,让社区居民感慨最多的就是相关项目的快速与便捷。这种 “以快打慢”的便民服务,不仅能有效缓解相关患者的困扰,分级就医的方式,也为医院释放了更多医疗资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远程诊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不过,这种隔着屏幕“悬丝看诊”的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较快适应。从实践来看,除了少数赶时间的情况,大多数人都希望诊疗过程越详细越好。作为非专业人士,自然容易将医生看诊的详细程度与诊疗时间相关联,产生“医生看得久一点,就会看得更仔细一些”的想法。远程诊断的方式,短短几分钟出具的检查报告,高效之余,也可能会让个别患者对其专业性、权威性产生担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患者与医院的沟通桥梁,或可通过“以优解忧”的服务,为部分就医群体打消顾虑。“优”即优质服务,具体体现在社区对远程诊疗的宣传力度。比如,详细介绍社区检测设备、明晰关联医院名称及诊室资质。还体现在诊疗过程中多些关心、耐心。慢性病多由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累积而成,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不妨对患者日常运动、饮食做些回访、建议。用“以快打慢”缩短慢性病防控反应弧,用“以优解忧”提升患者乐居生活幸福值。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