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赵方圆、王钰舜摄影报道
“黔中无闲草,关岭皆灵药”。地处黔中腹地的关岭,是培育中药材的天然“温床”。2021年与安顺市结对帮扶以来,广州市多措并举为当地中药材产业振兴“开良方”——深度挖掘关岭的中药材资源,围绕中药材产业、食品产业、轻工业共建产业园,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建厂,帮助居民致富增收,助力黔药出山。
“黔中无闲草,关岭皆灵药,贵州90%以上都是高山、盆地。这样的山货20元/斤,家人朋友们,值不值得拥有?”位于关岭县百合街道同心社区的云贵高原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内,安正国正对着镜头直播,向网友介绍自家店铺的珍贵药材,而他身后的一个个摊位、一间间店铺,汇聚了桔梗、杜仲、天麻、何首乌、老人藤、鹿茸、灵芝等各类奇珍中草药。宽广的大厅、整齐的店铺规划、稀有的中药材逐一陈列,一走进集散中心大厅,浓浓的药材味便扑鼻而来。
“这些药材全部都是我自己从深山峡谷采回来的。”前来售卖药材的卢盛忠告诉记者,以往采了草药,只能在路边销售,有了这个集散中心,再也不怕露天摆摊的风吹日晒雨淋。“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很多外省的药商慕名来到这里,我们的销售逐步上升,生意越做越红火!”卢盛忠露出了笑容,“有了集散中心,就有了一个正式的家。”
地处黔中腹地的关岭,立体气候明显,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是培育中药材的天然“温床”。现有中药民族药资源1600多种,其中,贵州道地、名贵、大宗特色中药材500余种,列入国家药典药材300余种,民间用药1000余种。云贵高原道地药材集散中心的建成,不仅改善了中草药的交易环境,更为“黔药出山”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将中药材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广州市花都区引进多家企业,与我们一同研发出一系列药膳、药茶,面向广州市场的销路慢慢打开。原来大伙是‘有药没销路’,现在来我们这里采购药材的人越来越多了,发愁的是供不应求。”关岭自治县苗医苗药协会副会长杜贵龙表示。
出处不如聚处。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就无法推动产业实现从“散”到“聚”,从“小”到“大”的华丽转变。花都区运用狮岭皮革皮具城运营的成功经验,着力从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升畅通高效发展环境,增强产业韧性的角度,发挥好东西部财政帮扶资金杠杆作用,以“市场兴产”打造产业圈,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参与项目建设。投入协作资金1000万元,最终促成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民族道地药材集散中心项目落地。同时,导入了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中药材专委会资源,加强与东部企业、科研、市场协作,抓好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完善产品加工、品质检测、研发创新、物流配送等生态链,围绕中药材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关岭“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已纳入贵州省“一县一试点”,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支持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建设,关岭的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