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川滇黔交界的大方县,高山深谷,道路九曲回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元宝小学的足球少年练出了一种拼字当头、奋斗到底的精神状态。比赢得胜利和奖杯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成长。他们就像是一颗颗高山上的珍宝,借助广黔协作为“足球育人”搭建的通道,正一步步走向山外的广阔世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杨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王钰舜
山娃儿的拼劲遇上足球
元宝足球队“茁壮生长”
一大早,采访团的车子从大方县城驶出,下山、过河、再攀爬上山,奔向向往已久的对江镇元宝小学。回望来时的地方,大方县城就像是一座“天空之城”,倾斜在对面山崖,元宝小学也像一所建在山顶的学校。由于高山上空间狭小,元宝小学的两个运动场中,有一个是和篮球场合用的,篮球架和球门合二为一。学校荣誉室内,摆满了孩子们参加球赛获得的各种奖杯,其中还有一只被踢到“脱了皮”的足球。
“我在大山支教的十多年时间,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山区孩子那种特有的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云贵川等地支教多年的徐召伟,2013年来到元宝小学。看到孩子们对足球特别感兴趣,身为铁杆球迷的他决定亲自当教练,带着孩子们组建了元宝足球队。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外务工,他们处于一种‘散养’状态,缺乏团队意识,而足球恰恰让他们成为一个团队,也让他们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体谅。”徐召伟告诉记者,孩子们在赛场上摔倒了、受了伤,从不抱怨,这也是元宝女足走到现在的关键。
说到球队的组建,徐召伟用“一无所有”形容当初面临的重重困难,“孩子们要下山去参赛,是元宝小学的老师们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你100元、我200元,凑出来的路费、体检费;训练时,孩子们没有吃的,是志愿者老师用自己一个月500元的补助去赶场,孩子们自己从家带白菜、土豆,大家有什么就吃什么……”
2020年“六一儿童节”的一次走访,让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大方小组组长戴维偶然发现了元宝小学。“刚一走进这个学校,就能感受到这里学生的活力十足,当他们穿上球服在绿茵场奔跑时,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戴维表示,山区的学生有他们独有的特质和特长,因材施教才能将这些天赋与活力充分发掘出来。
为此,工作组协调广州体育、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元宝小学持续提供器材、营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2020年至今,天河驻大方小组对元宝小学、大方天河实验学校等大方青少年足球教育事业发动广州爱心人士捐助已超500万元。
两地“接力”培育
让山区孩子踢出精彩人生
12岁的罗梓涵,两年前加入元宝小学足球队,她笑称自己是被徐召伟老师“骗”进来的。“当时,徐老师说球队有很多哥哥姐姐陪我玩,也有很多小伙伴邀请我加入。”罗梓涵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练体育苦,接触之后才发觉,它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以前我很内向,在班里讲话很小声,现在敢大声说话了,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以前常常生病,现在我的身体也练强壮了。”
与罗梓涵同龄的杨雨心,平时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除了上学、训练,还要兼顾家中洗碗、扫地等家务和农活。“我喜欢踢足球,因为它让我感到快乐。我的偶像是王霜,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她一样,成为一名中国足球运动员!”说到自己心爱的足球,杨雨心眼中闪着光。
山区孩子发展体育需要更好的上升通道,广州足球也需要去山区“引才”,广黔两地一拍即合。“山区小孩身上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广州教育所需的。因此,我们体育、教育部门开展了一个长期的‘引苗计划’,定期选拔一些山区学生‘走出去’,这也为他们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戴维告诉记者,目前,两地已形成“贵州做基础训练、广州做专业培养”的“接力”成才模式。已经有一批山区的孩子来到广州,通过自身努力从“替补”成为“主力”球员,参加了他们以前不可想象的更高平台的比赛。
“我们做足球,不只是做足球竞技运动,而是希望通过体教融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可能性。”戴维表示,足球让这些孩子站上全世界瞩目的赛场,也证明了山区的孩子一样能够踢出精彩的人生。
自2018年起,元宝小学每年固定向体校输送足球特长生,至今已有80多名学生因为足球而走出大山,并且在广州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粤黔协作的支持下,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夺得毕节市2023年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组男子足球冠军,女子组季军,实现贵州首个易地搬迁安置学校夺得冠军的新突破。
记者手记
读懂教育帮扶的“诗和远方”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过去人们对贵州的印象。如今,一座座大桥、一条条道路穿山越谷,让“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巨变。然而,和元宝小学相似,要使下一代真正走出大山天地宽,还需要教育协作的不懈推动。
在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长罗平和他的同事把各领域的精英请进“致远大讲堂”。从留学归国的医生那里,学生们看到,纯正的英文是怎么练出来的;从数学高手那里,学生们明白,数学充满趣味,而且有为人生增值的力量……
世界如此多彩,多么值得去探寻。自2022年起,“粤黔育才班”成为广州市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在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教师议题式地“教”,学生合作式、探究式地“学”——这项举措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学校培养优质生源。今年新一届“粤黔育才班”招生,吸引了2000多名学生前来报名,最终有100余名进入该班学习。“粤黔育才班”已成为教育协作追寻“诗和远方”的一个品牌,发挥出越来越强的示范效应。
贺江春来自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是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正是她,为大山里的学校引入了新理念——用“爱和鼓励”,去成就每一个山里孩子的梦想和希望。她眼中泛着泪光,动情地告诉记者,当看到曾经辍学的大男生在她面前,用双手在头顶比出一个“心”,就觉得教育是多么有意义。“我们始终认为,这些山里来的孩子,他们也是应该有梦想和希望的。”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改变的力量”。今年高考前,罗平为本校考生订立了“百人超一本线”的目标,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最终,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本上线108人,同比增长272%。在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与美的集团下属的南沙广州市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协议,来实现联合培养、共同招生、共育未来产业工人。学生们将通过这一通道,走出大山就业。我们从中看到,梦想与信任的神奇力量。越来越多的老师正用爱唤醒孩子们心中的梦想,鼓励他们朝着心之所向全力奔跑,去探寻“诗意和远方”,去收获开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