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三大动力活力
多中心是大城市、超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优化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打造引领湾区、面向全球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活力核”,对重塑优化广州超大城市空间格局、支撑广州继续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火车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作用。
东部从“枢纽”变“中心”,拓展广州城市发展空间纵深
一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必然要求。迈向新征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广州作为一座具有文化基因、商贸基因、红色基因、改革基因的超大城市,在城市“东进”战略及建设东部“枢纽”的基础上,打造由增城(488平方公里)和黄埔(280平方公里)两区组团的东部中心“城市活力核”,拓展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建设产业与科技发展高地,壮大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构成与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核”三极支撑、三足鼎立的超大城市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深化城市“东进”战略,提升城市发展量级能级,推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要举全省之力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简称“一点两地”)。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省会城市,建设东部中心“城市活力核”,增强协同穗莞、联动广深的门户枢纽功能,建设以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有利于发挥东部中心的优势,畅通珠江口两岸交通和市场联系,促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黄金内湾”建设和广深“双城联动”,促进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行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一线城市,建设东部中心“城市活力核”,增强枢纽集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支撑功能,更好辐射泛珠三角、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服务全国,更快联通对接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影响全球,有利于畅通广州与全国生产、分配、消费、流通环节及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更好展现广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作为。
增强城市功能,展现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风范
城市以功能论输赢,多中心以能级量级展现担当。规划建设的东部中心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北段,地理区位优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40%、经济影响大,多枢纽建设营运、辐射带动强,储备用地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东部中心要补齐枢纽功能较弱短板,加强经济支撑优势,强化创新不足弱项,建设枢纽、经济、科创和消费中心,展现高质量发展的担当。
一是加强枢纽集散功能。统筹规划建设新塘站、黄埔站、增城站、增城西站的“三客一货”枢纽集群,加快建设完善与新塘站连接的国铁、城际和地铁线路(简称“三铁”),推进建设黄埔站、增城站及相连接的“三铁”,推动实施客运站国地、城际、地铁“零换乘”,便捷客运站与白云、宝安两大国际机场联系,推进增城西站建设公铁联运枢纽和陆上丝绸之路重要铁路港,推进黄埔港与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畅通两区城市道路网络,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增强广州东部枢纽综合服务功能和人流、物流集散能力。
二是壮大经济支撑功能。依托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及广州东部枢纽门户、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完善配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聚智及集聚要素资源,促进两区产业联动集群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专精特新”及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和体验经济,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三是激发创新引领功能。发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中心的牵引和支撑作用,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重要承载区。
四是提升消费促进功能。依托广州东部枢纽建设及城市化发展、人口集聚,建设国际知名商圈、都市特色商圈和国际化新型社区商业,培育标志性商圈和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及夜间经济集聚区,促进文商旅康体娱食深度融合发展,集聚有影响力的新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扩大高品质的消费供给,持续举办各种消费节庆活动,提高商业活跃度和消费繁荣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
做大做强制造业“家底”,挺起东部中心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制造强则经济强。广州东部是靠制造业起家、当家,也要靠制造业做大做强走在前列、走向未来。做大做强制造业厚实“家底”,既是发挥广州东部中心优势、重振工业发展雄风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也是建设“城市活力核”及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推进“二次创业”再出发和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新征程上,广州东部中心要向改革开放、创新合作要动力活力,多措并举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支撑挺起广州东部中心的产业“脊梁”。
一是加快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发展。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加快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汽车、化工、电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居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积极谋划发展人工智能、新型储能、量子技术、光通信、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和新兴产业建链,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地。
二是加深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赋能。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和推广制造新模式,强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能效提升,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各产业门类、大中小企业、上下游环节高度协同耦合和相互赋能,开辟制造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三是加强建平台、抓项目、优环境并推互动。突出各制造园区及载体产业特色,高标准建设一批制造业发展大平台,保障制造业新增用地需求。推动平台载体更大力度招商引资,促进要素资源向高端制造集中配置,建设、储备和谋划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带动制造企业集群发展。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和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让更多制造企业选择、投资和扎根东部中心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