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经济

阿里巴巴重“定”未来:自我变革更加开放

邓莉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行业观察

  刚履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一职的蔡崇信9月10日晚刚发出全员信不久,9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也发布全员信。两封信,先是官宣阿里巴巴管理层与组织架构调整正式平稳过渡,接着为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发展明确战略重点方向和行动指南。业内认为,这两封信,是阿里巴巴向业内释放公司坚定向“活102年”愿景稳健迈进的重要信号,也透露出阿里未来发展策略上的新变量。

  文/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第一封信:蔡崇信“稳”信心

  过去24年,阿里巴巴擅长通过自我变革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此次推动管理层制度化传承,也在面向未来激发求新求变动能,推动管理人才涌现,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能。

  ——蔡崇信致阿里巴巴全员信

  随着一封“蔡崇信致阿里巴巴全员信”自动发送到集团每一个员工的邮箱里。从6月20日正式官宣算起,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一次高层“调整”与组织架构变革,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消化过渡完毕。

  在信中,蔡崇信表示,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同时,阿里合伙人决定授予张勇阿里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

  蔡崇信回顾,四年前,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的接力棒被马云交接给张勇,四年后,张勇交接给了蔡崇信与吴泳铭。蔡崇信表示,两轮交接让阿里巴巴完成了“传承体系建设”。“如马老师所说,这不仅是管理职务的交接,更是一个制度的传承,是我们走向102年的基础。”

  记者留意到,多年前,马云退休时称:为“接班人”深思熟虑准备了十年。为此,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伙人机制”,创新性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领导传承、未来担当力和文化传承等问题。

  随着阿里巴巴完成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今年3月启动的阿里巴巴“24年来最大的1+6+N组织变革”也快速顺利推进。“目前为止这一次变革已经基本成型,初见成效,为下一阶段的公司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相信新的管理班子能为公司带来新视野、新增量,带领阿里巴巴发现推动新技术,孵化更多创新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第二封信:吴泳铭“定”未来

  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

  ——吴泳铭致阿里巴巴全员信

  随着阿里1+6+N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阿里今年经历的“24年来最重要变革”正给这家公司带来全新的发展变化。

  在致全员信中,新CEO吴泳铭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吴泳铭提出,会根据用户为先、AI驱动这两大战略重心,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已经发展24年的阿里巴巴,从开始就定下了要“活102岁”的“小目标”,意味着只有引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未来,他认为,阿里必须要“自我变革”,而且要“再次创业”。此外,在致全员信中,吴泳铭还对管理团队年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

  “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毫无疑问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吴泳铭认为,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另外一个重要机会是“全球化”。“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户为先”,满足用户需求上,吴泳铭在全员信中重点提到了“开放”与“合作”。“我们必须更加开放。”各业务要主动以用户为先的视角,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记者观察

  阿里巴巴开启“蔡吴时代”新序幕

  两封信,拉开了阿里巴巴进入“蔡吴时代”的序幕。

  马云、张勇两任掌舵手所领导的阿里巴巴,是几无竞争对手的高光时刻。进入“蔡吴时代”,行业游戏规则正在改写,尤其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淘天集团开始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局面。数据显示,在核心电商业务上,蛋糕分食者众多。以2022财年的GMV为例,阿里为超8万亿元,京东、拼多多均为3万多亿元,抖音电商超1.4万亿元。面对市场新格局,阿里既要“守住大本营”,也要破釜沉舟实现破局,更要在新技术赋能下“开辟新战场”。

  从两位作为资深阿里人的履历来看,蔡吴的接手也是顺理成章。蔡崇信的优势在于财务、投资与全球视野。吴泳铭更不用说,是阿里巴巴的技术第一人,被称为集团的“秘密武器”,对前瞻性技术有精准判断。

  随着“1+6+N”改革的平稳收口,在两位资深阿里人的坐镇下,未来阿里巴巴集团也将发生角色转变——将管理经营权力下放,让业务线平行奔跑;至于集团,则释放出更多精力,专注聚焦新赛道,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寻觅创新破局与发展新机。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张勇此前提及改革时,“条件成熟一个,上市一个”的底层逻辑所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经济 A13阿里巴巴重“定”未来:自我变革更加开放 邓莉2023-09-13 2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