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在迎战台风中恪守“生命至上”

杨博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广言快评

  强悍的“苏拉”前脚刚走,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后脚便奔袭而来。昨日下午,“海葵”在台湾省台东市沿海登陆,预计后续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省。

  回顾过去的周末,面对暴走的“苏拉”,全省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未雨绸缪,提前抽排内河涌的积水;逐船排查,确保船归港、人上岸;停课不停防,检查再检查,提醒再提醒……广东发出“动员令”,多地陆续实行“五停”,科学应对、全力布防、联防联动、迎风而战,为的就是尽一切努力确保万无一失,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全球气候近年变化剧烈,频繁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就拿眼前的“海葵”来说,其进入台湾海峡后,受各种变化因素影响,后期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在登陆前后,强降水可能维持时间长、累计量大,对粤东、粤北地区影响更大,易引发积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防台风的警惕性和工作韧性,牢牢把握防台风工作的确定性,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在实处。

  韧性是系统的力量。台风等极端天气,不仅考验着“战时”的城市应急响应体系,也考验着平时的规划建设、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多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尤其对超大城市而言,人口稠密,城市基础设施稠密,更增加了防御难度。善用系统思维、树牢底线思维,坚持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就能持续聚合力、防风险、保安全。

  韧性是持久的力量。保持韧性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素质和能力。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提升。譬如,使韧性治理渗透到社会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完善政府、社会、家庭协同的社会化防灾体系;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提升全面感知、精准预警、运行调度、应急响应能力。当我们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城市便会更健康、更安全、更温暖。

  人民是“本”,为民是“道”。面对“秋台风”频发的当下,我们要始终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毫不松懈、绝不懈怠,全力筑牢安全屏障,着力提升城市韧性,加快推动从传统的灾害管理向以容灾、耐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转变,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头版 A1在迎战台风中恪守“生命至上” 杨博2023-09-04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