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伟浓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据总则,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
近年来,广州持续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出台文件统筹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明确至2025年,将进一步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地位,成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无障碍环境的持续完善,有赖于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无障碍服务。
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看病就医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听障女孩黄嘉淋作为“体验官”,使用医院刚刚上线的手语翻译系统,体验听障人士无障碍看病就医的全过程。她打开前台安置的手语翻译系统,视频连线手语翻译老师,并用手语向在线老师表达自己就医的诉求。老师与她用手语沟通的同时,将获得的信息用语音的方式告知前台的导诊护士。
通过这样的远程在线人工翻译方式,护士了解到黄嘉淋因为肩部多日疼痛前来就医,于是指引她搭乘电梯去往二楼的诊室,并提供给她书面的就诊指引单。来到诊室的黄嘉淋,用手机扫描就诊指引单上的二维码后,视频连线手语翻译老师,医生通过翻译老师的翻译,顺利诊断出其病情,为黄嘉淋做了针灸,并提醒多个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很顺利、轻松,没有障碍。”她轻快打着手语,笑容满面。据翻译老师介绍,以前黄嘉淋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因为医院很大,人又多,自己在各个环节中没有办法及时找到相关的人员来协助,在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只能用纸笔和医生进行交流,而且很多专业名词自己不认识,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在沟通上:“有时候怎么说也说不清,而且后面排队就医的人又多,她既心急,又不好意思。因此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愿意到医院来。”林老师笑着说:“她说体验了这个系统后,感到心里很轻松,以后能实现‘看病自由’了。”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黄埔区正在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场所推进手语翻译系统落地,以满足听障人士在公共场所的信息无障碍需求,实现覆盖后,下一步将在服务场景推广帮助听障、视障人士排队等叫号的震动铃。
“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信息,我们正在大力推广的手语翻译系统,就是希望能为听障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障碍。”黄埔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宇熙告诉记者,对于听障人士来说,日常看病就医存在严重的交流问题,因此他们希望首先实现他们在医院的无障碍体验。
在他看来,整个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正日益加强。譬如,在检察院和残联的牵头下,各部门单位对于特需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日益增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
青少年也是无障碍督导队主力军
“做无障碍设施测量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挺有成就感。”来自广州市铁一中学的轮椅女孩欢欢和她的伙伴,也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出了小小的努力——他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当上一回“小小督导员”,对杨箕地铁站及周边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个广州市铁一中学组织的“有爱无障少年行”系列活动,由一直致力于推动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广州政协委员郑子殷和有三十年教育经验的广州政协委员丁丹发起。活动当天,10名初中生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对杨箕地铁站F口的无障碍电梯和周边的通道、市政公厕进行测量。
欢欢坐在轮椅上,第一次体验了地铁里的无障碍电梯。她觉得无障碍电梯很方便,但是使用时发出的儿童歌曲让她有点尴尬,于是,对于换成怎样的音乐会让搭乘的人感觉比较舒服,大家讨论起来。在市政公厕,测量的同学们笑称热天的公厕味道不敢恭维,但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还挺有意思的,“忍一忍也不觉得有那么难闻”。
2020年1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5届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管理规定》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范围、规划,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并提出可以聘请督导员,对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郑子殷认为,督导队应该有两个部分,一部分职业化,可以邀请不同障别的残障朋友参与,利用他们的优势视角来观察无障碍环境,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特别强调,无障碍环境的规划建设、验收、投入使用都很重要,都需要督导,但显然成本最低的是第一个,而为了提高效率,还要注意与专业的第三方形成常态化合力。
督导队另一部分应该由青少年组成,他们参与到整个督导过程,了解到专业的知识,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并把观念、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同龄人。“所以一开始以一个学校为试点非常重要,这第一批同学就是第一批种子。而试点之所以能够推动,有赖于广州市残联以及专业公司的大力支持。等到他们学好了、成熟了,就可以‘播撒’出去。”他提出,像欢欢这样有意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孩子,就可以通过培养,慢慢走向这方面的专业道路。
“孩子们带着尺子,跟着专业人士测量斜坡的宽度、坡度,测量门槛、扶手,既跟他们平常可能忽略的周边环境产生进一步的接触,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使用在实践中,更能把所学为自己所用。”丁丹说,“在学习中,最初级的是记忆,之后是理解,理解之后就是应用。如果孩子们在应用后能够产生分析,之后能够创造,甚至还能改变,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在校园内学习书本知识,走出校门,以社会为书,以世界为书。”丁丹认为,看起来很简单、易上手的测量工作,不仅仅是记录这个城市某个角落的一个斜坡是否符合标准,某个公共厕所的标识是否规范,而是关心、关注这个城市,感受到这个城市与自己有关,自己对这个城市有责任,甚至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能够为周边变得更好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对孩子来说,需要这样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而正是这样的感受,能够推动他们往前走,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过有意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