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新农人在南粤大地绘出新画卷

曹菁、关家玉、曾焕阳、于敢勇、徐静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荔枝科技达人”叶浓青种植的荔枝

肇庆新农人张铭华

直播成为“新农活”。

莫丽贤打造的田园客厅成为团建及亲子活动“打卡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关家玉、曾焕阳、于敢勇、徐静 通讯员孙远辉、陈俊发

  统筹/于敢勇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这支新农人队伍积极拥抱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精准发力,乡村“硬件”“软件”不断升级,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前景可期。目前约有三分之二新农人在粤东西北创业,近一半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兼营多种业态、从事农产品加工者也不在少数。“十三五”规划以来,广东新农人振翅高飞。农业市场持续扩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蒸蒸日上、相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日新月异……“粤字号”农产品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也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他们,这样加入新农人行列

  落实税费优惠 积极培育新农人

  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要让农民这个职业受到全社会的青睐,就需要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为了鼓励更多人回到农村,激发农业创业创新的活力,近年来广东省对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并通过人居环境改善、数字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便捷等优势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回乡创业。2020年,《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印发,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2021年又出台《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的创业补贴力度。除此之外,广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社会保障、政策引导等多个类别,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鼓励越来越多创业者加入到“新农人”的行列。

  广州十分注重通过多层次培育人才,带动乡村振兴。近日,“投身百千万 争当好青年”2023广州“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蜜蜂计划”在广州结营。经过1周理论学习和3周实践锻炼,59名“小蜜蜂”完成了一场“新农人”成长的深度实践。据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蜜蜂计划”致力于为牢固对接乡村产业与青年运营人才搭建平台,帮助青年人才在乡村实践中成长为未来乡村振兴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未来将持续通过“蜜蜂计划”平台,培育乡村亟需的青年人才,推动青年力量融入乡村发展大局,激发乡村活力,支撑乡村长效发展。

  作为广州农业大区,增城区十分重视通过鼓励性政策引导青年成为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建设、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农村品牌价值的“新农人”。日前,增城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今年增城将落实涉农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农产业发展、农村消费、农民创业就业、农户小额贷款等服务“三农”的税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

  真金白银扶持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广东其他城市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政策也不断出台,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肇庆近年在新农人方面的工作堪称亮眼,每年投入6200多万元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组建“新农人”联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去年以来,肇庆率先在全省组建“新农人联盟”,先后举办两场新农人座谈会,出台扶持新农人发展相关政策文件。今年开始,肇庆举办全省首届数字+新农人大会,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人绿卡”,帮助下乡创业青年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肇庆市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金融力量、科技力量,支持新农人充分利用好政策和资源。

  致力于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清远也在持续推动新农人培育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今年6月,由清远市清城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产业帮扶技能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班,讲授农业新知识和技能。未来三年,由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组建的清远市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队将走进清远各乡村,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扶持清远市25个乡村特色产业、200个乡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广东新农人,这样改变乡村

  新农人是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具有新思想理念,能够运用新平台新技术,产生新的影响力的人,他们在帮助农村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发展。广东新农人在与乡村一起成长的同时,也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大动力。正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所说,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广东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新活力

  “90后”占三分之一 大学学历不在少数

  新农人,首先在于一个“新”——年龄结构新。相关数据显示,“80后”占广东省新农人的45.7%,“90后”占34%。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农人在广东达1.1万人,排名全国第二。大学专科占比44.7%,大学本科占比27.7%,不乏海归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大量进入,激发了乡村农业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回到乡村实干创业,他们是农业事业的传承人,更是用自己的青春,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无穷的新活力。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回德庆工作的这些年,陈慧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她是一个“90后”,陈慧不仅运用抵御黄化的生态种植技术将果场复绿,还和团队建立起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分选加工线,建立统一的果品收购标准,带动当地果农复种贡柑约5000亩。同时,她积极参与RCEP柑橘采购交易(广东德庆)中心建设,擦亮“德庆贡柑”金字招牌。2021年,陈慧还在公司建立了青年电商直播孵化培训基地,聚焦淘宝创业青年、乡村好青年、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免费提供电商技能学习、实习就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培育了一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搭建直播间,让农副产品变身“网红产品”。

  新技术

  各种技术达人都能找到广阔天地

  新农人作为新型农民群体,更多地依靠技术、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为农村发展带来新平台和新技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而乡村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的,除了情怀,更有让他们学以致用、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90后”程序员张柏铭就将自己的编程绝技用在了养殖产业中。张柏铭10年前用2万元购买了500只山鸡苗,在老家云浮开启创业之路。10年间,他通过编程语言完成的发明获得了48项专利,他的一项项发明为养殖场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太阳能鸡粪无害化处理装置、自动抓鸡器、禽类养殖生态循环系统等,张柏铭利用所学专业实现了自动化养殖,公司年流水达到2000多万元,逐渐成长为全年可产山鸡100万只,产蛋10万吨的企业,并发展了400多户农户。

  被当地荔农誉为“荔枝科技达人”的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村民叶浓青,则对家乡的“古竹荔枝”情有独钟。虽然到了2000年之后,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的古竹荔枝开始走下坡路,不仅价格降低,种植面积也逐渐缩减。2012年,叶浓青还是毅然放弃在城市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在老家成立了古竹满山红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古竹荔枝的产量和质量,他频频参加荔枝产业相关会议,不断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荔枝品种改良的概念,并在农科专家的培训指导下,学会了荔枝高位嫁接技术。从2016年春开始,叶浓青将古竹镇低产怀枝进行高接换种,换上了仙进奉、岭丰糯和糯米糍等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荔枝,通过高接换种和品种改良及老果园优化改造升级。七年时间,叶浓青在当地改良荔枝品种1000多亩,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升级改造荔枝、龙眼果园2000多亩。目前,古竹晚熟荔枝鲜果销售均价在每公斤60元以上。

  新理念

  让农业不再仅仅是农业 让农产品变成名品

  《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指出,65.04%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平均辐射带动21户周边农户。钻研事业的同时,新农人还通过新思维拓宽农业的边界,持续为当地产业创造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理念。

  新农人带给乡村的,有全新的农业理念。让师生参与水稻收割、晒谷、碾米,通过手工黏土、书法、剪贴画、书签制作等活动感悟当地农耕文化,讲授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耕研学系列课程《一粒米的奇幻旅程》,这是最近在增城“能记家庭农场”举行的农耕研学公益夏令营活动中的一个生动场景。2021年,莫丽贤毅然辞去企业高管的工作,返乡成为追逐田园梦想的新农人。两年来,她带领周边村民,在广州增城区朱村街打造了农场经济、农场生活圈,助推农产品销售超过1万单,帮助超过300名村民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她所打造的田园客厅,成为各种团建、亲子活动的“打卡点”。从农产品种植采摘到农产品线上销售推广,再到线下农场研学体验、田园餐厅的建设,莫丽贤和她的团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未来,我希望采用‘互联网+农场+旅游’的新形式带动周边旅游及其他农产品产业链,让农村生活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向往。”她说。除了带动销售之外,莫丽贤还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的模式连片整合村民的土地,带动了超过200名村民增收60%以上。莫丽贤将在大城市所学注入脚下的土地,为传统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回顾这几年的返乡创业之路,莫丽贤不禁感慨:“传统农业的专业种植、科技人才技术输出、农文旅发展等多个细分链条都需要更多有见识、有魄力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在清远佛冈石角镇观山村的种植大棚里,黄俊添化身益肾子“理发师”,向村民示范益肾子的修剪技巧。2019年,黄俊添成立佛冈喜莱益肾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益肾子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培育新品种、推广技术培训、加强科研合作、推进标准化种植、打造农业品牌,实现了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我给益肾子制定品控标准, 统一管理并注册商标。” 黄俊添告诉记者, 他为产品申请的专利已有3个获批。

  新使命

  他们转换职业赛道 以专业助乡亲增收

  正如上面的许多案例一样,许多新农人返乡创业,都带着一种信仰和情怀。他们致力于再造乡村,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让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一山一水变得更加美好。

  带领乡亲致富,是许许多多新农人最朴实的想法。从汇丰“金领”到澳洲淡水龙虾养殖专家的肇庆新农人张铭华就是如此。他不仅凭借满腔热血做大做强了自己的养殖公司,还激发了当地农民的内生活力,实实在在提高了收入。

  2018年,张铭华在四会江谷镇创立同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及共创水产养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面积约120亩。2022年,企业入选肇庆预制菜10家重点企业。在总结得出一套有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后,张铭华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经验并建立养殖合作社,跟养殖户一起分享资源,共同发展。他们为农户提供澳洲淡水龙虾虾苗和加州鲈鱼鱼苗以及养殖技术培训指导,由农户进行养殖,公司统一回收和销售。该公司成立至今,在四会多个镇街发展养殖面积共10000多亩,带动农户300多户,每年平均为每农户增收约10万元。

  “90后”新农人陈景文从小在农村水塘边长大。大学毕业后,他在银行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农业实行集约化、产业化升级产生浓厚兴趣。2020年,陈景文创立清远市景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养殖日本鳗鲡、鳜鱼、鲈鱼、鲮鱼和四大家鱼。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系众多养殖散户供应优质种苗,对鱼类疾病治疗、水质调节给予用药建议和开展培训,并根据养殖自身情况推荐养殖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产生互补需求,减少流通成本,还对养殖户实行兜底回收,保证农户养出来就一定能卖出去。通过两年的努力,公司养殖面积超过4000亩,服务养殖户超300户,范围涵盖广东、湖南多地,带动当地劳动就业超2000人次,2022年公司营收约2000万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大湾区观察 A12新农人在南粤大地绘出新画卷 曹菁、关家玉、曾焕阳、于敢勇、徐静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