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要闻

社区小空间 撬动夜经济

社区及其延伸出15分钟生活圈成为夜经济活力舒展的新空间

钟达文、罗磊、龙乐乐、刘丽琴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番禺广场基盛万科里滨河街区

广粤天地社区

增城正果老街社区 通讯员王立中 摄

  夜·深 2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正提到了要“打造社区微夜市示范点”:要“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位,活化利用停车场、园区空地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限时限地举办‘小而精’的微夜市活动,打造一批社区夜市示范点”。

  专家指出,此前的夜经济,多聚焦于大型景区、商业体餐饮等,但鲜有人注意到,社区及其延伸出15分钟生活圈也可以成为夜经济活力舒展的新空间,需要政府得当引导并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小社区”也可以撬动夜经济的大动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达文、罗磊、龙乐乐、刘丽琴  图/由受访者提供

  宽松环境让社区夜活力迸发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一个个如同集装箱的店铺分列排布,灯光投射的都市气息、咖啡和美酒的香味,流溢于番禺广场基盛万科里滨河街区的夜色灯饰和夏日凉风中。这里各种小众咖啡茶饮品牌集聚,商业氛围和格调拉满。街区的另一边,少年们正“水战正酣”。现场还有社区配置的DJ打碟、乐队激唱、水枪、水球……就是想象中活力四射的夏日夜晚该有的样子。

  在广粤天地这个“小社区”,意大利餐厅OGGI相当抢眼,店铺周边绿意盎然,灌木和花草长势极好。OGGI总经理李惜珍说,“我们选择广粤天地社区,正是看中此间人群的消费力。”据李惜珍介绍,目前店里消费高峰时段是晚上六七点到11点多。“虽然很多是社区的‘街坊客’,但对食物品质和就餐环境的要求很高。”

  社区经营环境宽松,是吸引经营者的一大因素。李惜珍告诉记者,在社区商圈开店,最让店主们感觉‘自在’的是可以外摆,特别是一些园林式外摆环境,会格外提升消费氛围。记者看到,附近的发廊、小酒吧、书店,乃至于某汽车经销商门前均绿意满满。

  李惜珍告诉记者,不少附近的业主会带着宠物出行和就餐,因此允许和提供宠物休憩的区域,会让社区客人更爱光顾。“在社区运营,要求店主更贴近消费群体的变化和兴趣,这也有赖于相对宽松的社区经营环境。”

  对社区商业而言,“宽松的经营环境”还包括较低的经营成本。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陈海权提出,区一级政府、街道等还可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推出租金、管理费优惠等措施,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

  事实上,宽松环境也为夜间经济发展带来不错的成效,以上述两个典型的社区商业为例,基盛万科里社区今年1~7月的客流同比增长超50%,销售同比上涨超40%,尤其自3月开始,销售客流逐月稳步提升,其中7月的客流及销售环比提升就超过25%;广粤天地近年来更一直保持100%满租状态。

  社区商业经营者期待业态融合

  在陈海权看来,广粤天地发源于社区,但其发展已突破传统的社区商业范畴,其成功有其地段区位和目标人群的独特优势。他认为,广粤天地的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依托社区商业发展起来,同时又与周边的酒吧街、文创等相关业态互动乃至融合。”

  业内人士表示,社区里的夜生活更讲究“社交”调性,因此对业态融合的要求更高。如基盛万科里近期针对性地将街区的C区升级为“小yeah市”,针对新派青年的社交需求,特别引进具备赛事直播专业设备及场地的桌球业态,而自带社交属性的轻奢互联网KTV品牌及电竞网咖,也是围绕年轻人社交模式在做文章。

  有业内人士和专家注意到,社区夜经济的业态融合,需要与社区本身有更多文化与情感勾连。以增城正果镇老街为例,道路节点、零星地块和边角地块见缝插“绿”,18处“乡愁”主题的文化墙绘引来不少游客驻足。入夜以后,墙绘、文化浮雕墙、圆角楼如同社区舞台,灯光投射出一面光影浮雕墙,组成幻影连廊的社区“新夜态”。

  不过,在广州,夜经济与文化情感互动效果特别好的社区还不多。广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伟钊博士观察到,在一些社区,旧有的夜间消费群体有式微之势,但新的夜间消费形式尚未培育长成,造成“文旅消费‘下里巴人’的部分‘有市无货’,‘阳春白雪’的部分却‘有货无市’。”

  有规划专家认为,广州社区夜经济,应更好地利用场所空间创新,并以此更深入地演绎传统文化。“一些岭南特色空间,可以利用历史建筑活化再生,植入博物馆、文化体验馆、展廊等文化空间,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厅,为旅客和居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陈海权认为,广州目前的社区商业主流有点局限于餐饮,“实际上,还可以多做艺术、亲子等主题活动,以文娱活动带动社区商业氛围的提升。”即使是以餐饮为主的广粤天地,进驻的餐饮经营者也对社区有更多的期待:“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业态导流。”

  应让小商贩与社区有更好的磨合

  一般认为,夜间经济体系可以有“中央活力区”“城市级活力中心”和“社区级活力中心”三个空间层次。其中,“社区级活力中心”此前鲜有人注意到——但对于广州人而言,这是“家门口的夜间经济体验中心”,面向本地居民,结合15分钟生活圈布局,盘活社区存量资源刺激新型夜间消费。

  陈海权观察到,广州今年来在社区商业领域已经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促消费方面,“但这些措施需要持续做才有价值。”

  社区商业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与大型景区、龙头商圈的作用和定位应有差异化思路。“夜间社区商业重在就近和便民,作为从业者,可以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多开发‘走进家庭’的服务产品”,陈海权说,“而政府要做的是创造适当的成长环境,例如划定固定可控的经营区域,让小商小贩与周边社区有更好的磨合,又例如多为商户设置可移动的、灵活的经营场所,配合清晰指引和规范。”

  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也注意到了社区商业与居民协调的问题。黄文杰认为,社区商业确实可能带来社区内交通阻塞、噪音扰民等不利因素,这些矛盾在晚上会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带头与物管公司做好协调,采取分类分级管理思路,根据交通、噪音影响程度的高低,科学规划商业服务的时间和区域。”他建议。

  他山之石:360米小路兼容千年历史 多元主题活动集聚消费力

  在利用街坊空间打造夜间集市文化方面,上海已有丰富的经验:其充分利用历史街区和特色街坊激活夜间经济,推出了豫园、田子坊、外滩枫泾路等50多处夜市。其中,外滩枫泾路夜间生活集市已成“网红”,其地处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同时又邻近金山区枫泾古镇,传统与时尚、文化创意与数字化手段集于一身,一条长约360米的小路就“兼容”小镇的千年历史。来自金山区枫泾古镇的各类文旅产品、特色美食集中亮相,植入文化创意、海派文化节、音乐节、戏曲等要素,同时又与城市社区、街道、居委会等建立联系,将夜市消费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法规支持层面,上海最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将于9月11日起施行。《实施意见》对临时设摊概念作出明确规定,定义了“临时集中设摊”和“临时零星设摊”两种类别。其中,“临时集中设摊”正部分基于枫泾夜市等成功经验,服务于打造假日集市、夜间集市等黄浦区域品牌特色;而“临时零星设摊”则进一步强化区级导则的操作细节。新规有望进一步激发社区夜间经济的活力。

  陈海权对厦门的“十里长廊”印象颇深,“文化、音乐、小吃、零食等主题活动云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广州的琶醍、广州塔等区域也有这方面的潜力,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这些重点区域的集客能力。”

  黄文杰进一步认为,要更好发挥社区商业对夜经济的撬动作用,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打造几个社区夜经济示范项目,特别是一些对商业体与社区关系处理得比较妥当的案例,可以通过它们的示范、借鉴和带动作用,让广州的小社区撬动更大夜经济动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10社区小空间 撬动夜经济 钟达文、罗磊、龙乐乐、刘丽琴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