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广东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抢占新赛道,各地悉“数”入局

陈家源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内的数字设备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向参会者介绍工程数字化内容。

扫一扫,周围所有建筑材料的“身份”信息便一目了然。

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超20个重点项目签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工地上,只要用感应设备轻轻一扫,便能查到所有建材的“数字身份证”;医院里,只需将影像数据上传云平台,便可在不同医院间互认影像,实现“远程会诊”;屏幕中,只需输入祖先姓名, 便可查阅华人华侨的家族族谱,实现“一键寻根”……当下,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广东各地争相入局、悉“数”登场。在广州,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蹄疾步稳;在深圳,数据交易所运行有条不紊;在佛山东莞两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加速成型;在汕头韶关等地,9个数据中心集聚区蓄势待发……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为6.41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本月16日至18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举办。连获两届“国家级”数字经济盛会主办权,汕头在数字经济领域究竟有何特殊“魔力”?广东各地市又该如何在数字经济“百花齐放”中实现错位发展?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走企业访专家,寻经问“数”一探究竟。

  “数”实融合

  “数字身份证”让高质量发展“芯”中有“数”

  “滴!”只需手持一台小型感应设备随意一扫,周围所有建筑材料的“身份”信息便一目了然。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华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该公司运营总监林中青向记者演示了这“神奇”的一幕。而当中奥妙,便是镶嵌在每件物料上的“数字身份证”——一枚纽扣大小的芯片。“这些芯片就像每件产品的‘数字身份证’,包含了产品或设备的出生日期、地理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林中青介绍说,只要给每件物资装上这种“数字身份证”,并通过标识解析平台的赋码上云,便能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原本数十万件需要几天时间盘点的物资,现在通过感应设备,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出入库盘点,降低约30%的综合成本。”

  林中青所说的“标识解析平台”,是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记者留意到,《2023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中便提到,“扩大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覆盖面,丰富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华旭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二级节点平台运营单位。简单说,企业的产品或设备只要通过这一平台注册类似“数字身份证”的唯一标识码,政府部门、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等单位就具备了对产品或设备的“出生日期”“地理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采写、关联、共享的基础,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各要素间、各系统间的“无缝传递”。

  “以前是‘管物资’,现在是‘管数据’。”林中青表示,这是推动建筑智能化和工业数字化的创新应用场景,有助于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后续还将丰富标识解析应用场景,更好盘活闲置产能、优化产业链供需关系,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实融合,无疑是本届大会的高频词之一。今年,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也提到,要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此背景下,汕头聚焦“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汕头数字经济核心产值已超200亿元。

  在“数实融合”的实践中,汕头正迎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向奔赴”。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鹏程表示,广东省将汕头列为省9个数据中心集聚区之一,汕头目前正大力夯实信息技术的底座。而举办中数大会等活动,正是为了带动全国各地优秀的数字技术服务商与本地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对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无“数”不在

  “鹅脸识别”助养鹅 “远程诊断”成可能

  “昨天刚到汕头,我就去品尝了汕头特产‘狮头鹅’。”在本次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当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提到“鹅脸识别”时,与会人员不禁笑出声来。原来,汕头狮头鹅肉质鲜美,但却不易养殖,一只生病很容易传染一群。

  “我们用人工智能‘鹅脸识别’手段判断狮头鹅的健康状况,使鹅的存活率提升了30%,每年为当地鹅厂增加几十万元的收益。”汤道生表示,这只是数字化产业提质增效的缩影。“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已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腾讯的‘数字人’已应用到130多个行业,担任金融产业客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除了“AI养鹅”外,数字技术的红利还惠及至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当下,数字的“魔力”已无处不在,正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智联网医院”“智能一体化手术室”“远程医学影像云平台”……走进位于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数字化的医疗创新应用场景令人应接不暇。这些以往只在科幻电影里上演的桥段,如今已出现在我们身边。

  “我们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打造的互联网医院,就让患者就医也能实现‘数字化’。”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兵介绍,以往经常有患者不清楚该挂哪个科室的号,而在互联网医院里,导诊、挂号、预约、缴费、取报告等流程都可在线上便捷完成,患者只需按预约时间到医院就医即可,甚至连医生开的药都能快递到家,“相当于患者就医的大部分流程都交给数字化手段解决,让他们到医院不会感到迷茫,就医过程更有安全感”。

  在一家医院拍片检查,换家医院看病又得重新拍一次,这是不少患者都经历过的无奈。别急,这一问题如今也能靠“数字化”手段解决。王兵介绍道,航宇公司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远程医疗应用领域的优势,搭建粤东首个区域远程医学影像云平台、首个区域医学检验云平台,串联区域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在粤东地区实现优质影像、检验检查医疗服务资源的下沉。

  聚“数”联侨

  数字“一带一路”打造通侨联侨“数字桥梁”

  直接在屏幕上输入祖先的名字,系统就能快速查询到祖先的祖籍地、对应的宗族族谱;点击族谱,还能查询祖先的出生年份、人物生平、家庭成员等信息;点击家乡,故乡的3D影像就跃然荧幕之上……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城市发展与产业展示厅里,记者体验了一番“数字族谱”项目应用场景,犹如开启一场“寻根之旅”。原来,这是汕头华侨试验区“聚数联侨”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将收录的族谱数据可视化,以数字科技守护好海外游子与精神故土之间的心灵“羁绊”,用数字化手段助海外华人华侨一解乡愁。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现有1500万潮汕籍华侨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大海外侨胞,无疑是汕头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巨大资源。

  记者留意到,连续两届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的主题中都出现了“聚数联侨”等字眼,足以看出主办方对汕头以“侨”为桥,深度参与国际数字经济竞争寄予厚望。当下,汕头正全力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数字便利化服务,为侨经济侨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打造通侨联侨的“数字桥梁”。近年来,汕头通过“聚数联侨”的创新探索,提出实施数字经济“1+3+2+4”发展思路,其中不少提法与“侨”有关,如“3”个优势为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绿色能源和侨乡优势,“2”个节点则是打造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数字“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等。汕头也正将独特的侨资源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红利,以数字科技为新时代“侨”的文章写下有力注脚。

  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便是汕头打造数字“一带一路”和通侨联侨的“数字桥梁”的重要引擎。去年,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运营,国际通信业务不再需要经过广州迂回汕头,传输距离缩短约1200公里,这对分秒必争的数字经济而言尤为关键。据测算,国际数据传输境内段经由汕头节点直连的平均时延将缩短约3毫秒,境外段相较跳转中国香港等节点,汕头节点直连平均时延将缩短约12毫秒,链达全球通信战略支点地位最高的信息港——新加坡仅需32.8毫秒,这意味着数字经济产业从汕头链接新加坡通达全球,将获得最低时延、最低价格、充足带宽以及超强安全性能的数据传输效果,这使得汕头在面向欧亚方向具备相对优势,特别是在面向东南亚所有跨境行业具备绝对优势。

  “汕头将围绕建设新时代数字经济特区的目标,发挥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绿色能源和侨乡优势,打造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数字‘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表示,汕头将瞄准以国际数据传输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赛道,着力加快新基建、完善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打造数字中国的汕头样本。

  “数”说广东

  连续六年数字经济 总规模居全国第一

  广东作为数字经济大省,近年来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为6.41万亿元,增长8.6%;占地区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由2021年的47.5%扩大到2022年的49.7%,总体规模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

  记者留意到,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广东省从顶层设计上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广东省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等,明确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时间表”和“任务书”。此外,广东省每年还会出台一份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为全省当年的数字经济工作“把舵定航”。

  “频频出台利好政策,充分表明了广东省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王方方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政策文件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有助于推动企业积极采取行动,提升其数字化水平。

  而在探索数字发展“广东路径”方面,广东省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构建产业“四梁八柱”,设立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金,推动粤芯、华润、增芯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规划产能大幅提升,粤芯一二期等项目陆续投产达产,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已从“蓝图规划”走向“现实画卷”。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4.4万亿元,规模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两位;培育了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翻开这份“成绩单”不难发现,广东在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的新征程上步履铿锵、后劲有力。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将借助本次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的契机,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营造良好市场氛围,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广东贡献。

  专家有“数”

  各地市加强跨界合作 推动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本次大会期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刘权发布了《2023数字经济十大洞察》,其中提到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区域发展集聚成势,助推城乡融合进程提速的趋势。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入重大区域战略,中心城市数字经济红利外溢带动区域加速整体升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融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省级战略统筹下,数字经济发展不断走深走细,成为激活县域发展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记者留意到,在广东,数字经济已基本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粤东粤西粤北城市群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如广州、深圳大力发展数字交易所、数字人民币试点;佛山、东莞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汕头瞄准以国际数据传输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赛道,加快建设新时代数字经济特区;韶关加快数据中心集群全产业链发展等。那么,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时,广东各地又该如何实现错位发展?

  对此,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王方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广东各地市要注重产业协同发展,不同地市可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数字经济从技术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全链条发展。同时,广东各地市可以从自身的产业特色出发,注重技术创新和独特业务模式的探索。例如,佛山、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可以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汕头依托侨乡优势,可以探索特色的国际合作模式,促进数字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在王方方看来,发展数字经济,广东各地市要加强跨界合作和开放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数字经济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姿态,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参与,推动国际化合作。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王方方还提到,广东各地市应加快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要注重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体系,提升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大湾区观察 A12抢占新赛道,各地悉“数”入局 陈家源2023-08-18 2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