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昨天,深圳市政协“一起来商量”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举行。经过多轮次的调研和论证,深圳市政协关于推动深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调研报告现场发布,提出12条建议。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题,多位市政协委员分别从先进工业化建筑、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制造业“绿色人才”培育、高技能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新型储能产业等多角度进行翔实阐述,迸发出精彩思想火花。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针对热点问题现场回应表示,将充分吸纳政协委员们的好建议、“金点子”,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一起来商量”是七届深圳市政协全新打造的一个重要协商平台,通过创建交流机会,双向发力凝聚共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深入调研制造业 形成翔实调研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深圳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市、制造强市,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同比增长3.3%,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1%。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深圳市政协经济委专门组织力量对深圳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经过多轮次的调研和论证,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
在昨天的协商会现场,深圳市政协经济界别发言人、广东协同创新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侯松容作主旨发言表示,深圳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聚居性最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高地,但同时也存在着科技体制改革不够深入,智能化转型缺少标准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工业用地需求难以有效保障,能耗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通过此次调研,市政协委员们为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12条具体建议。
委员热议
建议建“共享工厂” 发展中心城区特色“工业上楼”
在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方面,建议深圳深化制造业科技体系改革,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将科技研发资金主要投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平台,围绕制约深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开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攻坚;强化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平台”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增强制造业品牌培育和管理能力,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制造业企业积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探索建设若干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制造的“共享工厂”,破除制造业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的隐形壁垒;强化制造业发展空间保障。紧扣“20+8”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中心城区特色的“工业上楼”。
建议打造更多更高智慧等级的“黑灯工厂”
市政协委员、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浪潮,建议深圳鼓励支持制造业大模型数据治理和算法技术攻关,打造出可面向实战应用的制造业大模型,打好数据基础和算法基础“两个基础”。
让人工智能更深入地为制造业的生产、检测、排产、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服务,在行业中定义“L1-l5”五个自进化智能等级标准(L1到L5是遵循人工智能进步从信息化、感知智能、人机共治、机器决策、自进化五个不同的智能等级),然后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不同智能等级标准指引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升,打造更多更高智慧等级的“黑灯工厂”。
建议探索发行“数字化转型券”开展数字画像诊断服务
在“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实力提升方面,建议深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全市产业群将5G专用网络等数字化建设纳入园区基础设施改进提升的范畴,引导建设运营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围绕“20+8”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次的算力支撑,探索建设深圳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全面推动生产智能化水平,构建园区云服务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制造业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探索发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券”,降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统筹市区力量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分阶段分行业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开展数字画像诊断服务。
建议打造“数字化转型便利店”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邓文俊建议,从低门槛服务、全流程赋能和系统化保障三方面精准破解,护送中小企业进入智能化发展快车道,包括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借鉴市工信局指导建设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经验,推广SaaS、低代码、小程序等轻量化应用,鼓励云化、模块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成本可控、方便好用的“数字化转型便利店”。推广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壮大“业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等。
市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黄田化建议,重点结合新市民、新青年、新职工等人群的需求特征,甄选和盘活产业园区、大型机构、交通站点等核心区域和地段周边的分散、闲置、低效土地,运用模块化建筑技术的“可移动、可快速搭建、高品质”等特点,以及“绿色、可循环利用、低碳低能耗、智能制造”等优势,“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以“小、快、灵”的“见缝插针”方式,在深圳试点建设过渡型高品质保障性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