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张宏伟、屈国柱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风吹铁骨脚更稳,浪打战旗旗更红。授称近60年来,港口英雄民兵连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南海前哨。在这里,一家三代当民兵的有11户,父子两代当民兵的有29户。他们的坚守和传承,为连队英雄基因历久弥新写下生动注脚。透过连队老指导员林煜一家祖孙三代跨越近半世纪的“红色接力”,可以管窥鲜红连旗永不褪色背后的故事。
祖孙三代的“红色接力”
在港口英雄民兵连荣誉室,一张名为“父女同习武”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身着“迷彩绿”的一对父女,女儿正手持步枪瞄准前方,父亲在一旁悉心指导。照片中的主人公,是林煜和女儿林志芳,他们是民兵连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民兵。
“我的父亲林树南是第一代民兵,参加了小星山反特战斗。”年过七旬的林煜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林树南被安排到港口水产站做财务工作。在当年的战斗中,林树南作为民兵连三排排长,带领民兵担负围堵作战任务,盘查双月湾海滩上的可疑人员和进出码头的船只。“他们划船到小星山附近的海面,成功地阻截了敌人向海上撤退并俘获一名外逃的敌特分子。”
受父亲影响,林煜选择参军报国,1971年退役回到家乡。一天,父子俩来到民兵连荣誉室。林树南语重心长地跟儿子说:“港口民兵连是英雄的单位,把你从部队学到的东西用在民兵连上,一定会有作为的。”素有军营情怀的林煜决心加入民兵连。从班长到排长,排长到指导员,他在民兵连一干就是40年,被省、市、县多次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
受爷爷和父亲感召,林志芳长大后接过了“红色接力棒”,立志当好一个女民兵。在民兵连,她的表现毫不逊色——扑救山火时头发烤焦了,用手拍了拍继续参加战斗;台风来袭时,带领女民兵奋战5个多小时搬运沙包800多个堵住海堤缺口……
2001年6月,她带领10名女民兵参加了广东省军区组织为期60天的封闭式训练。在全省五市射击科目的比赛中,林志芳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与父亲同台荣获广东省军区授予的个人三等功。
“红色”种子静待“发芽”
在港口,林树南、林煜、林志芳祖孙三代传递“红色接力棒”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像他们这样为传承“英雄民兵连”红色基因默默付出的例子并不鲜见。徐景松烈士的遗孀丘礼妹在送别丈夫之后,报名参加民兵,替丈夫守边防。曾参加小星山战斗的功臣李灶、张耀南、彭锦才等人,也将子女送进了民兵连。
提起16年前穿上“迷彩绿”加入民兵连的那一幕,林志新难掩激动。原来,他的父亲曾是村里民兵营的营长。成长路上,林志新常从父亲口中听到当年英雄民兵连浴血奋战的故事。
平常,他在港口经营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夏天旅游旺季在海边经营旅游服务项目。每次接到任务安排,林志新换上“迷彩绿”,把店门一关,就冲在最前面:“凭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比赚钱更有意义,在英雄连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归属感。”
儿子林庭峰还在读初一时,林志新就带着他参观英雄民兵连荣誉室,讲述那场闻名全国的小星山战斗,学习先辈的光荣传统。大学毕业后,“95后”林庭峰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据统计,在港口,一家三代当民兵有11户,两代是民兵的则有29户。走进新时代,英雄民兵连的影响力从港口辐射到周边地区。民兵温滕昊说,每次去外地参加训练、比武时,当大家听说他来自港口英雄民兵连后,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
“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连的英雄学习”……连队荣誉室里的留言簿上,不少参观者这样写道。作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东县“红色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港口英雄民兵连常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达上万人次。
身为惠东县“草根名嘴”宣讲员,港口英雄民兵连连长李伟美总是不遗余力地到各镇、村和单位进行红色宣传,赓续红色基因,把小星山战斗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妈妈,连长叔叔今天来给我们上课了,讲了红色故事。”前不久,女民兵钟财美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分享道。
就这样,一颗颗“红色”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静待“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