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揽载遗韵

  我年轻时生活的乡下,偏僻,没有一条公路通达,却有两条小河不嫌路远地荒,蜿蜒而至,汇合而成乡场白溪。綦江河来得远,源起贵州,有股大山豪气;笋溪河涓涓细细,像小家碧玉。两溪交汇,却成就了水路的畅达和水岸的繁华。三个码头,各有一棵黄葛树守着,相安于各自岸沿。阳光灿烂的日子,老树聚拢浓荫,树下的重瓣野水仙蹿得老高,红色雏菊在小径旁盛开。耧斗菜紫蓝色的花苞舒展了,灌木下散落着蓝色的碎鸟蛋壳。

  说是乡场,也就仅有一条街。严格说,冠之以街都过了,就一条巷,还挺窄逼。像一根线头,西边连着乡政府,东边牵着河码头。

  来往船只,来路、样式、用途各异,构建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出产柑橘、芦笋的季节最为热闹,船家大嗓门吆喝着泊船、上货,常引来喜看热闹的小媳妇,站在岸上捂着嘴笑话听不明白的外地口音。本地的小渔船差不多一户一艘,常常像梭子鱼似在绿水上飘来飘去。春来是鱼的产卵期,渔家不约而同泊船于岸边,排成一溜,煞是好看。一年四季,从来不闲的是送人出行的渡船,竹编的篷,没有挂帆,木桨声声,往来于两河三岸。

  在那一心寻思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的年龄,要出趟门,全靠水路以船代步出行。于是乎,便有了一种专门载客的船,叫做“揽载”。

  揽载多是厢式铁船,十多米长。登上略显方形的船头,下两三级黑铁刷上红漆的台阶进入船舱,两边的龙骨间安上一排木板,船舱中间横放几排长凳,都是乘客的座位。后舱是一堆铁器,机器发动时,轻烟和机油味在舱里舱外乱窜。船尾是掌舵的船老大。多是黝黑面孔的壮汉,手握舵把,目光炯炯,掌管着揽载的启航、加速、过滩和停靠的大权。

  揽载没有时间表,来了就上,上满就走。赶场天来往人货多,一会就满载出发;闲时出行人少,就得在船上边听船老大吹他的水流沙坝趣事,边等客到齐。有时等不到齐满,有急事的人稍一催促,船老大把还未燃尽的烟头吐进河里,手一扬:“开船。”副手在船头撑篙,船老大回到船舵处发动起轮机。轰隆隆,马达声声,烟味散开,船就动起来了。随着船只慢吞吞退出岸沿,轻盈转头,空阔的河面漾出一道弧形的水痕。

  还记得第一次坐揽载出行的情形。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清晨,恰逢赶仁沱场,天不亮就跟着赶场卖花生的伯娘一起从皂角沱上船。船上除了挤满人头,还有各种箩篼背篼、鸡牲鹅鸭、苞谷红苕,拥挤喧闹。发动机一启动,巨大声响响彻整条河流。船客们基本都是相互认识的乡邻,可以从上船聊到下船,聊天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提高的嗓门近乎于吼,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

  早班船开启时天尚未亮开,除了轻飘飘的薄雾,其他都是浅灰或黛青,有点在水墨画中漂流的感觉。声音太过嘈杂,也不会听见岸上鸡鸣狗叫,一切都像画一样安静,揽载船在江水中间随波而下,是世间唯一的嗓门和生机。

  慢慢地,船在前行;渐渐地,天幕在揭开。船舱无窗,是一道无死角观景台,我最乐的是一路观赏沿途风景。船舷之下荡开的粼粼波光清涟通透,岸上不时变换着景致:河岸石滩上浣衣的村妇,田间驱牛耕地的农民,河边小路上挑着筐走路的人们,上学路上打闹的孩童,那野花、秧田装点的田园风光,还有鲤鱼滩的河石、谷王庙的灰墙、车碗岗那枝繁叶茂的老黄葛树,是我免费赏光的风景。

  而今,通往白溪的公路有了很多条,揽载已退出“江湖”,那段慢吞吞的时光,是一道在记忆中难以抹去的遗韵。

  (施崇伟)

 
     标题导航
今年暑期档唯一西游动画电影来啦~~~
四位艺术家联袂亮相广东美术馆~~~
电影《传说》杀青并首曝预告片~~~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5版:要闻
   第A6版:都市新闻
   第A7版:文娱·闲情
   第A8版:体育
创新改编令观众眼前一亮
探寻绘画在当代的多种可能
宏大奇幻的传说场景依次展开
哪有那么多逆袭
小巷老了
柳荫荷塘
揽载遗韵
名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