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并寄予广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期望。当前,广州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持续打响擦亮“四大文化”品牌,奋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州篇章。
如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州日报记者深入西安、苏州、长沙、福州等城市展开实地调研,采访权威专家,为广州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高质量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咨诹善道、博采众智。专家建议,广州要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打造城市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IP。
本版统稿/武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琳琳、武威、夏强、陈钧圣、张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武威、莫伟浓、王维宣、陈忧子(署名除外)
文化传承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表达方式,加入各类创新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前,我们正走在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上,中国的崛起必然要探寻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同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强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非常紧迫且正确的。
广州很早就是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节点。1982年,广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历史文化是城市之根,必须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广州有很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从而打造广州城市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IP。传承不是复古,广州在做岭南传统文化传承时,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存城市历史、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表达方式,加入各类创新元素。
广州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地位。广州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连续多年举办“读懂中国”论坛、“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主题论坛,邀请全球知名政治家、学者、企业家与会,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和平发展智慧的绝佳机会。中国式现代化是合作的机遇,必然会为世界汇聚开放共赢的浪潮;中国式现代化也是文明的机遇,必然为世界文明形态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广州有这么多优秀的对外交流平台,是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和窗口。要强化这一“窗口”功能,就需要推动文化、旅游等相关市场之间的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岭南文明的独特魅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需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我们必须在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等文明内核的层面建立自信,才会有真正的价值观念自信、制度模式自信,才能更好推动器物层面的创新,从而让精神文明赋能物质文明。
他山之玉
西安大唐不夜城
根植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文旅IP
大雁塔脚下,地处曲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重现了唐风唐韵,是西安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2018年,大唐不夜城入选全国首批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后,按照“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国际水平”的总体要求,历经84天紧张施工,对街区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2019年元旦,改造后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经亮相,立刻成为“网红”街区,引爆西安文化旅游市场。
一直以来,IP打造都是大唐不夜城运营重点亮点所在。从巧笑嫣然的“不倒翁小姐姐”、对诗送肉夹馍的“李白”,再到爆梗不断的“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通过打造差异化,形成了独特记忆点。
大唐不夜城文旅IP运营的强项是根植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融合现代、时尚、国际元素,采用新技术和新创意,不断创新策划与编排,实现文化演出的推陈出新。最近“上新”的《雁塔题名》《大唐婚礼》《四大才女》等正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向大家诠释了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把无形文化融入有形体验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街区发言人金翰:
大唐不夜城始终致力于“夜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创新打造沿街商业矩阵,形成了集老字号、非遗展示、时尚潮流、文化自创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创新型商业步行街,目前商业消费增长、文商旅融合态势良好。
大唐不夜城依托高质量夜游产品,如“盛唐密盒”“华灯太白”“不倒翁”等极具创新度、辨识度和传播度的艺术演出,利用夜间特有的氛围感,以文化塑造夜游产品的内核,把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陶醉其中。通过发展夜经济不断升级业态、打造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从而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街区持续深挖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和旅游特色,从演出活动、商业布局、市容市貌等方面,丰富旅游业态形式,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新潜力,升级街区夜间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商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苏州“非遗”项目传承
推动评弹昆曲进校园
近年来,苏州在苏绣、昆曲、评弹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推广上颇有建树。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副馆长袁小良告诉记者,近年来,苏州政府对评弹、昆曲等传统文化大力扶持,在本地高校建立昆曲、评弹的相关专业,在中小学进行评弹艺术的推广,使得评弹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大幅度提高,“现在有很多在海外留学的大学生,都是我当年进校园做评弹推广的小学生,经过他们的传播,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许多角落生根发芽,这些学生还组织了吴语社,影响遍布世界各地。”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绣非遗传承人姚惠琴告诉记者,她和姐姐姚惠芬已经授徒上千人,“我们除了深入苏州本地的学校教苏绣,还会定期前往全国各地做苏绣的短期培训班,青海、云南、贵州等地我们都去过,在我们绣庄,还收过来自法国和非洲的学员。”姚惠琴表示,她和姐姐共同创作的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向世界展示了苏绣的魅力。
从作品向有用、好用、好看的产品转化
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专家,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龚平:
新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生态。
在苏州,“刺绣艺术之乡”镇湖一条1700多米长的刺绣街汇集了300多家苏绣作坊和相关业态工作室,“八千绣娘”带动了四千多个配套岗位。苏州市域内还有300多家红木明清家具生产企业或作坊,形成了两个集群特色:常熟市分布最广,以规模化企业为主,带动各乡镇小作坊配套协作,形成批量优势;吴中区光福镇分布最密,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形成定制明清经典家具的特色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当代社会、特别是活在当下青少年群体中,就必须将其工艺成果从作品、精品向有用、好用、好看、好玩、好赏、好吃的产品转化。就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素,进行理念、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以及功能、题材、形式、技法、流程、材料和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创新,开发出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
福州内河旅游
“福舟悠游”挖掘城市内核打造品牌
福州名出何处?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有云:“(福州)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这是关于福州地名最早的由来。尽管关于福山的具体位置,至今已不可考,但这个“福”字却一直流传下来。不仅是地名,福州人还把“福”字散播全城——福道、“福”字摩崖题刻,甚至路边施工的围挡也镶满福字……
现在,游客除了能漫步城中体验“福文化”,更可以花上几十元,坐上舒适又安静的“福舟”,畅游福州内河:或自西湖公园经水上电梯水位降入白马河,沿河南下,阅尽两岸绿意;或驾驶电动古典游船,见证上下杭的百年繁华;或登上晋安河-光明港“福船”,参观学习“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福州水系综合治理展示中心。
这就是福州近年兴起的水上福道内河游——“福舟悠游”。福州内河资源丰富,规划内河139条,总长度295公里。据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招群介绍,目前福州内河游产品主要有观光旅游、水上会客厅、自驾船游、水上运动和水上竞技等。路线主要有西湖-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等,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龙舟游船、福船,安静环保。
突破传统龙舟活动时节限制 争取破圈出圈
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招群:
2021年底,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接手内河游项目。水务集团作为与水密切相关的国企,在知水治水兴水上有先天优势。尤其是,开发内河游路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水岸联动、水位调节、水质提升、外江引水、内河补水等方面工作。
目前,除了继续推进水上福道建设,福州内河游也在尝试做出新突破,打造新品牌。在日常的福舟悠游游览线路外,目前我们重点打造“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闽都画卷”水上嘉年华龙舟巡回赛等活动,在不同水域、不同季节常态化开展龙舟比赛,探索突破传统龙舟活动只在端午举行的时节限制,争取破圈出圈、打造文化IP。
在比赛形式上,也尽可能让群众喜闻乐见,在家门口就能看各种的龙舟活动。比如巡回赛设置了龙舟马拉松、龙舟接力、龙舟拔河、龙舟竞速、龙舟追逐等项目。从前面几期活动来看,大家报名的热情很高,效果和反响也非常好。
长沙“网红”经济
重视文旅消费品牌创新
“予家书”“归宿”……在长沙,不同的奶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标识,年轻的姑娘举起手中的茶杯自拍,留下青春最美好的瞬间;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品尝着茶汤与奶盖的交融……这成了来到长沙这座“网红城市”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记者发现,在长沙五一商圈附近,数十家“网红”餐饮店集聚于此,对前来长沙旅游的游客们形成“虹吸效应”,也让“网红”店在这里更“红火”。
在长沙,到处可见四面八方被“网红”IP吸引而来的年轻人。长沙非常重视文旅消费的品牌创新。长沙传统美食小吃本来就闻名全国,近年文和友、茶颜悦色、亦间6500、鸳央咖啡等新消费品牌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正是长沙开放、有活力的“网红”文化孕育出大量新品牌、新IP。
让优秀品牌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长沙市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馆长曹习华:
长沙成为“网红”城市,不仅有其内在动力,还有其“长红”的内在基因。其一是资源禀赋高。有山有水有橘子洲,湘江风光带景色秀美,灯光秀流光溢彩,五一商圈黄兴路步行街、解放西路、太平街、坡子街、中山路摩肩接踵,整个城市都是景区。其二是文化传播强。长沙是全国“网红”的聚集地,对自媒体的引导和包容独树一帜,由政府推动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基地大咖云集,正在一步步成为中国的“V谷”。
长沙打造“网红”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经验,一是要充分发掘自己的资源禀赋,讲好城市故事,每座城市都是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综合体,要找到引爆点;二是要营造舒适宽容的氛围,政府要有强烈的服务理念和包容姿态。三是要营造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城市品牌创新,一批优秀的本土文旅消费品牌就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